- 积分
- 3114
- 在线时间
- 1183 小时
- 好友
- 0
- 分享
- 1
- 日志
- 0
- 主题
- 22
- 帖子
- 400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90
  
签到天数: 11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金币
- 3114 枚
- 威望
- 0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0 点
- 帖子
- 400
- 精华
- 0
 鲜花( 0)  鸡蛋( 0) |
“白天控制得可好了,晚上加完班在地铁上就开始点各种吃的。”
“明明不饿,但嘴巴就是很馋,一直想吃东西。”
“每次心情不好或者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吃很多高热量的食物。”
在生活中,许多人在情绪起伏时会不自觉地用食物来安抚自己,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性进食”。所谓“情绪性进食”是指通过进食来应对情绪问题,而非真正的生理饥饿。
当我们感到压力、焦虑、孤独、无聊时,食物可能成为一种“安慰剂”,帮助我们暂时逃避负面情绪。
01
为什么情绪一来,就想吃东西?
这与机体和大脑的联动有关。
承受压力或焦虑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被激活,皮质醇等激素水平升高,提升对高能量食物的渴望;与此同时,甜、油等风味能迅速刺激奖赏通路,带来短暂的愉悦。
图源:AI生成
久而久之,大脑会把“情绪低落→吃点东西→情绪短暂缓解”固化为自动路径。路径越固化,分量感和节制力越容易被情绪接管。
02
情绪性进食有哪些特点?
突然的食欲 并非因为饥饿,而是情绪波动导致的进食冲动。
渴望高糖高脂食物 更倾向于选择甜食、油炸食品等“安慰食物”。
无意识进食 不知不觉吃完一整包零食,甚至不记得吃了什么。
进食后的愧疚感 吃完后不仅没有满足感,反而感到后悔或自责。
03
如何打破情绪性进食的循环?
①
改变习惯
如果在过去的压力情境中你选择了不健康的饮食作为应对策略,那么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行为可能变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每当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就会自动想要吃这类食物。但有时进食只能让你获得短暂的平静,不健康的饮食可能会增加自己的罪恶感,从而导致更大的焦虑,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给自己10分钟的缓冲时间,在产生进食冲动时,尝试寻找一些替代行为,如捏减压球、涂鸦、深呼吸。十分钟后,你可能就没那么想吃了。
②
解决问题、改善情绪
情绪性进食与积极应对方式负相关。与其通过发泄情绪或幻想否认来应对压力,不如深入寻求情绪消极的根源,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③
正念进食
可以尝试正念进食训练,如通过“观察食物颜色-闻气味-小口咀嚼”的步骤来替代机械进食,从而更加专注地享受食物,减少情绪性进食情况的发生。
食物应该是营养的来源,而非情绪的“创可贴”。如果发现自己长期受此困扰,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营养师的帮助~
【来源:光明网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