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到天数: 297 天 [LV.8]以坛为家I - 金币
- 49996 枚
- 威望
- 16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219 点
- 帖子
- 5914
- 精华
- 0
 鲜花( 39)  鸡蛋( 0) |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许多地区秋意未尽,寒意已浓。正如节目中所说,今年秋天偏短,入冬节奏快,我们的身体可能还未完全适应气温的骤降。如何在这样一个“速冻”模式的转换期里,做好健康管理,安然度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呢?今天,我们就结合专家的建议,为您梳理一份从穿衣、运动到饮食的全方位“暖身养生”攻略。
一、“穿”对才能暖:立冬保暖,重点部位要守好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其实,人体的多个部位都是寒气入侵的“突破口”。视频中特别强调,保暖不仅是多穿一件衣服那么简单,更要注重关键部位的防护。
三大重点保护区:
颈部: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身体的“要塞”,血管和神经密布。此处受寒,不仅会引起颈部僵硬、疼痛,还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脑部供血。
头部:在中医理论中,头部被称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足的地方,但同时散热也快。头部受凉,容易引发头痛、感冒等症状。
脚部:脚部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部保暖是全身保暖的基础。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请注意:寒冷刺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催化剂”。对于这类人群,气温下降可能诱发胸闷、胸痛、血压升高等危险状况。因此,出门佩戴好围巾、帽子,穿上厚袜子和保暖鞋,是必不可少的健康保障。
养生妙招——“洋葱式”穿衣法:
面对室内外温差大的情况,视频推荐了科学的“洋葱式”穿衣法,即多层次穿搭,灵活应变。
内层(贴身层):选择透气、吸汗的材质,如纯棉或速干面料,保持身体干爽。
中层(保暖层):选择保暖性强的衣物,如羊毛衫、抓绒衣等,锁住身体热量。
外层(防护层):选择防风、防水、保暖的外套,如羽绒服、冲锋衣,抵御外界风寒。
二、“动”对才健康:立冬锻炼,时机与强度有讲究
冬季坚持锻炼能增强免疫力,但也要讲究科学方法。
最佳锻炼时间:避免在气温最低、寒气最重的清晨进行剧烈运动。建议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此时段气温相对较高且稳定,更适合户外活动。
推荐运动项目:动则生阳,但冬季不宜大汗淋漓。应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
适宜运动强度:冬季运动宜温和,避免大汗后受风着凉。中医认为此时过度出汗可能耗损阳气,从现代角度看,主要是防止体温调节失衡引发感冒。
规律作息是基础:冬季养生讲究“藏”,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建议调整作息,尽量在晚上11点前进入深度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修复。
三、“吃”对才滋补:立冬食补,精准适配是关键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进补并非盲目大吃大喝。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宣磊在节目中提醒,饮食调理需要精准适配,遵循“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适度平衡”的原则。特别是,适当补充一些特定营养素,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冬季膳食应保证能量充足和营养均衡。以下两类营养素值得特别关注:
补钙御寒,强健骨骼
钙不仅关系到骨骼健康,还参与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调节,严重缺乏可能影响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因此保证充足钙摄入有助于整体健康,间接支持冬季保暖。
优质钙源: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是补钙首选。此外,豆制品(如豆腐、豆干)、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鱼类、虾类以及节目中提到的海带、紫菜等,都是很好的钙质来源。
补铁暖身,增添活力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核心成分,负责在体内运输氧气。缺铁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身体各组织器官能量代谢不足,人就会感到畏寒怕冷、精力不济。缺铁或缺铁性贫血的人群,补铁可改善畏寒症状;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满足需求即可。
优质铁源: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动物肝脏、动物血是“血红素铁”的最佳来源,吸收率高。同时,蛋黄、黑木耳、红枣等也含有丰富的铁质。
补铁小贴士: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果)一同食用,可以显著提高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
结语: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也是我们调整生活方式、呵护健康的新起点。希望这份结合了权威媒体报道和专家建议的养生攻略,能帮助您从穿、动、吃三个方面做好准备,以温暖、健康、活力的状态,迎接美好的冬日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