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到天数: 122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金币
 - 11894 枚
 - 威望
 - 53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6 点
 - 帖子
 - 53327
 - 精华
 - 0
 
 
 
 
 
 
  鲜花( 0)   鸡蛋( 1)  | 
 如今,正是香芋收获的时节。香芋又称地栗子,豆科,块根形如小土豆,褐皮白肉,味道香浓,分粗皮、细皮两种。我的家乡广西桂北的香芋,因微露红皮、口味香甜,故被称为“红香芋”。 
 
  香芋中吃不中看。在古代,其曾被称作“蹲鸱”。蹲鸱,便是蹲着的猫头鹰,灰褐色的香芋,圆头之下,披有凌乱而纤长的“羽毛”,想来真与猫头鹰有些神似,不由慨叹古人的想象力之丰富。无论是作为蔬菜还是杂粮,香芋在古代农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广受喜爱。 
 
  古代的文人墨客中,香芋的“忠实粉丝”不在少数。王维的“香食青菰米,嘉蔬紫芋羹”,苏东坡的“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都对香芋的独特风味赞誉有加。陆游曾在诗中写道“地炉枯叶夜煨芋,竹笕寒泉晨灌蔬”“烹栗煨芋魁,味美敌熊蹯”,对香芋的推崇可谓无人能及了。郑板桥则追求“闭门品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的意趣。普普通通的香芋在文人笔下竟有这等诱惑力,可能凭的就是最质朴的香气吧。 
 
  香芋质地细软、荤素皆宜,食法五花八门,经烤、蒸、烧、煮、炒等,皆可成美味。在煲汤时加入香芋,久煮酥而不烂,香味满锅。红烧猪肉香芋、香芋炒鸡块、香炸芋泥等,都是家乡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儿时,家乡多有竹鸡出没。其是一种栖息在山丘竹林间的野禽,全身羽毛呈栗色,带有白斑,喜啄食竹笋蛀虫,肉质尤佳。父亲喜欢将竹鸡与香芋同烧,香芋入口酥松,竹鸡鲜美无比,可谓绝配。 
 
  母亲做的拔丝芋头是我儿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母亲先将香芋蒸熟、剥皮,入油锅炸至金黄,再熬白糖拔丝。成品酥脆香甜,十分可口。做这道菜,香芋不可水煮,亦不可生煎,必得隔水蒸。香芋吸收了不多不少的水气,才能获得细腻柔滑而不疲软的口感。 
 
  香芋外表丑陋邋遢而内里白净,有时母亲会变个花样将香芋切丁,煮至八成熟,捞出晾干,吃时再放白糖煮片刻,撒以适量糖桂花勾芡,做成清鲜爽口的甜芋羹;或将香芋蒸熟后去皮捣成泥,加油、糖揉捏成小团,包进芝麻馅,再沾上蛋黄、面粉,入油锅炸至金黄,出锅撒上糖,外松里软、浓香甜美的香炸芋泥就做好了。 
 
  记忆中,母亲还曾做过香芋蒸排骨、香芋蒸扣肉。有一年中元节,母亲还蒸过香芋糕。现在回忆起来,那味道还令我馋涎欲滴。秋日里做一道陈皮芋头鸭,最能滋补养身。这道菜将香芋与鸭肉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口感绵软醇香。或者来一盆芋艿老鸭汤,无论下酒还是配米饭食用,都是道鲜美滋补的佳肴。 
 
  我喜欢香芋那质朴的清香,无论是在菜市场还是乡野间,只要见到香芋,就像是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乡邻,心生欢喜。每到仲秋时节,我都会买些新鲜的香芋品尝。虽做不出母亲当年的味道,但那香甜的滋味让人忆起故乡的味道。 
 
  (陆明华) 
 
  
 
来源:《中国食品报》(2025年10月22日08版) 
 
  ( 责编:王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