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到天数: 117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金币
- 11858 枚
- 威望
- 53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6 点
- 帖子
- 52663
- 精华
- 0
 鲜花( 0)  鸡蛋( 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大早,全国政协委员、山西长治壶关县龙泉镇刘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程玉珍来到村里的建筑工地查看施工进度。“这是村里重点打造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期待建成以后能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民俗、垂钓、酿酒、影视拍摄等。”程玉珍今年54岁,梳着齐耳短发,说话干脆利落。
前段时间,程玉珍去晋城司徒村调研,了解到当地引入文化演艺等产业,打造司徒小镇,去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程玉珍深受触动。“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大有可为,我们村有酿酒传统,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希望通过挖掘酿酒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程玉珍说。
刘寨村位于太行山深处,260户中超过一半曾是贫困户。程玉珍和丈夫在外打拼了20多年,日子过得还不错。“一人富不算富,只有村集体强起来,老乡的日子才能好起来。”2011年,程玉珍当选为刘寨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村民填沟修路,先后建起蔬菜大棚、大型养殖场、酒厂等,村集体收入由负数到突破30万元,年人均收入从不足1000元到超过2万元。
在村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程玉珍深知农村发展的痛点、难点。2023年,程玉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她的提案都是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问题展开。“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履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身份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程玉珍说。
一次调研中,程玉珍发现,由于多种因素,在缺地的山村,竟然存在着土地“撂荒”的现象。“50后、60后种不了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程玉珍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个现象。为此,程玉珍建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装备、农民技能培训等支持力度,特别是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此外,她建议建立职业种粮农民评定机制和奖励制度,多种多补,真正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山西今年干旱少雨,多地遭受旱情。程玉珍在周边村子调研时发现,很多农田灌溉条件一般。在5月召开的山西省政协常委会会议上,程玉珍聚焦农田灌溉问题,建议构建多元化水源供给体系,在丘陵和梯田区域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季蓄水、旱季补灌;此外,可以盘活利用之前建设的抗旱池等存量水利设施,将其改造为分布式灌溉水源点,降低新建工程成本。
乡村产业持续发展也是程玉珍关注的问题。这两年,刘寨村产业不断拓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强村,但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产业规模偏弱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程玉珍建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创新性实践,构建“跨村联营”等市场化运行机制,打造“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集约化程度。
“我将持续关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问题,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品牌化、农村养老供给丰富化、农村资源盘活高效化等方面,提出更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建议,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程玉珍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4日 17 版)
(责编:卫嘉、白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