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找回密码
 注册

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南京举办

查看: 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娱乐] 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南京举办 [复制链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113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金币
11718 枚
威望
43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6 点
帖子
52341
精华
0

出勤勋章 富翁勋章

鲜花(0) 鸡蛋(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7-24 20:04: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电(记者张鹏禹)7月2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开幕。来自31个国家的39位汉学家与39位中国作家齐聚一堂,共话中外文学交流。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文学素来有兼容并包的精神。中华文化从来不是固定、静止的,而是开放生长、有容乃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学交流正在走向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许多风格独特、气质鲜明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国外作家的作品进入中国的种类、规模也在扩大。中国文学愿意继续秉持兼容并包、开放互鉴的精神,与各国文学工作者共同打造人类共有精神家园。

  开幕式后,9位与会嘉宾围绕“‘译’起向未来”作主题演讲。

  埃及汉学家白鑫19岁开始接触汉语,至今已超过25年,“到目前为止,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和中文、和中国文化深深绑定在一起的”。在他看来,要真正“译”起向未来,必须正视三个关键词:选择、质量、技术。一是要选择值得翻译的文学作品,“真正能跨文化传播的文学,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情感的普遍性、文化的独特性、语言的表现力”。二是翻译的质量决定作品命运,没有高质量的翻译,就没有真正的国际传播。三是积极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的优秀译者要学会借助AI提升效率,但不能丢失人文精神与文化判断。

  中国作家刘震云表示:“只懂汉语的海外翻译家,不是一个好的翻译家,他还要懂中国的生活;只懂生活也还不是一个好的翻译家,他还要懂中国的历史、社会、哲学。作家和翻译家应当成为朋友,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谈到,通过翻译家,作家的创作变成另一种文字,进入到不同的语言世界,不同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结构的看法也会有不同。“通过交流,我们才能知道别人是谁,才能知道自己是谁。我们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读者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

  哈萨克斯坦汉学家杜肯·玛斯木汗介绍了中国文学在该国的译介史。他谈到,哈中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哈中两国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邻国间关系发展的典范。为更好推动中国文学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他本人承担了鲁迅、巴金、茅盾等中国作家作品的翻译工作,创作出版了一系列与中国文学文化相关研究专著,希望能为两国文化交流尽绵薄之力。

  本次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分组讨论、书店调研、主题沙龙、文化参访等系列文学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学交流,推动中国文学、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鲜花(0) 鸡蛋(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