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找回密码
 注册

“春断食”能速瘦?小行星将撞击地球?2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查看: 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娱乐] “春断食”能速瘦?小行星将撞击地球?2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复制链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签到天数: 83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金币
1095385 枚
威望
10216 点
好评
16 点
爱心值
167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11363 点
帖子
15119
精华
0

书香宝贝勋章 书香爱好者勋章 书香支持者 叱咤风云勋章 优秀会员勋章 活跃分子勋章 风雨同舟勋章 贡献大使勋章 富翁勋章 发帖达人勋章 鲜花大使勋章 臭蛋大使勋章 出勤勋章 言情勋章 耽美勋章 大威勋章 妙手生花勋章 有求必应勋章 爱心值勋章 预告大师勋章 发书达人勋章 博闻强识勋章 影音大师勋章 贴图大师勋章 骨灰玩家 小鸡 顶级会员勋章 精华勋章 土财主勋章

鲜花(535) 鸡蛋(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28 10:47: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尽量少活动,防止骨折?戴眼镜会加深近视,戴上就再也摘不下来了?“春断食”能实现“速瘦”?……2月28日发布的2025年2月“科学”流言榜,对多条近期科学流言进行了辟谣。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1. “可降解塑料”随便丢掉就能自然降解


图源:视觉中国
流言:

“可降解塑料”可以随意丢弃,反正这些塑料在自然界中就会自然降解。

真相:

“可降解塑料”这个名字其实误导了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大家往往认为这是一种“环保材料”,用完的这些“可降解塑料”制品可以随手扔掉。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所谓“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其实非常苛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分解速度远低于市场宣传,甚至可能带来新的污染问题。

“可降解塑料”是一类包含数十种材料,可以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如微生物作用、光照、水分、氧气等)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甲烷或生物质)的塑料材料。根据降解方式不同,可降解塑料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以及氧化降解塑料。

不同的可降解塑料,通常需要特定的降解条件才能实现降解。例如,光降解塑料和氧化降解塑料,在堆肥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实现降解。而在自然环境中,例如海洋、土壤或者垃圾填埋场中,它们的降解速度非常缓慢。即使可降解塑料开始分解,它们也不一定能彻底消失,反而可能变成更小的塑料颗粒——微塑料,这些微塑料可长期在环境中残留和积累。

所以,塑料“可降解”不代表它是“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有时也需要回收利用。科学、规范地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从源头减少塑料的使用、提高重复使用的可能、妥善的回收再利用,通过循环经济的实践改变线性模式的不断消耗,在当下来说或许是应对塑料污染的更佳做法。

2.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尽量少活动,防止骨折

流言:

老人骨质疏松,家里人就让少动弹,说活动多了容易骨折。

真相:

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因多种代谢因素,如微量元素摄入减少等引发的增龄性疾病。针对骨质疏松,除了药物补充,还需改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是“增肌强骨”的方法之一,有大量证据表明,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的代谢具有促进作用。

很多老人因过度担心摔倒,就选择不活动。这里涉及“用进废退”的原理,人体的功能,无论是躯体功能还是认知功能,都是越用越灵活,若不活动,骨骼和肌肉就会悄然流失。可以把骨骼比作树干,肌肉比作支撑树干的土壤,减少运动,骨骼和肌肉都会流失,反而增加跌倒风险。

此外,大家都知道骨质疏松需要补充维生素D,而增加日照,让紫外线照射皮肤,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若不活动,整天待在室内,就无法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所以,因害怕骨折而减少活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老年人应通过健康饮食与适量运动,促进肌肉增长,增强骨骼稳定性。

3.发热后多捂汗好得快

流言:

遇到发热一定要用被子或者厚衣物捂汗,这样可以帮助降温。

真相:

捂汗退热是不提倡的。发热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卫机制。当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开始发挥作用了。人体为了帮助压制、消灭这些病毒,使体表温度升高,同时白细胞大军迅速集结,跟病毒细菌展开战斗。如果通过捂汗来增加体温,可能使体温过高,进一步加剧身体的负担,甚至引发高热。另外,当体温升高时,身体需要通过散热来恢复正常温度。捂汗可能会限制散热效果,反而阻碍身体自然调节体温的过程。同时,出汗太多,还可能引发脱水。

发热时,更建议保持适当的室温、穿着适当的衣物、多喝水,还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降低体温。如果发热持续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4.“2024 YR4”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


图源:视觉中国
流言:

被称为“城市杀手”的“2024 YR4”小行星将于2032年撞击地球,撞击释放能量约为77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500颗广岛原子弹。

真相:

2024年12月27日,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后,被位于智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警报系统站发现,天文学家经过两天的跟踪观测,计算出其有1%的概率与地球相撞。

此后,来自全球各地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台站纷纷加入观测行列,更多观测结果也陆续发布。欧洲航天局发布计算结果显示,其撞击地球的概率上升到1.6%,时间预计为2032年12月22日。2025年2月中旬,美国航空航天局计算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一概率升至2%至2.3%。

中国天文学专家介绍,2024 YR4小行星的直径大概在40米到90米之间,它的撞击概率估计在2%左右。在我们目前为止发现的可能撞地球的小行星里面,这个概率是非常大的。但这种撞击概率会快速变化,主要原因是最初的观测时间通常都覆盖很短,对小天体的轨道计算不是很准确,只有观测结果累积到一定程度,小天体的轨道以及撞击概率才可能更准确。

最近几十年,为应对近地小天体的威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国际小行星预警网负责协调全球小行星追踪;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负责制定小行星撞击应对任务的启动和执行、应对方案、时间期限。如果发现撞击事件在50年内、撞击地球的概率超过1%、尺寸大于50米的小行星时,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就会开始启动应对工作,决定人类如何应对这颗小行星撞击。

专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虽然存在且不可忽视,但完全不必过分担忧。

5.戴眼镜会加深近视,戴上就再也摘不下来了

流言:

尽量不要戴眼镜,因为一旦戴上就会加深近视,再也无法摘下来。

真相: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近视度数的加深与戴眼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与眼睛发育期间眼轴增长、不科学的用眼习惯,以及缺少足够的户外活动等有关。医生表示,孩子近视后,若不及时佩戴眼镜,眼睛如同“雾里看花”,为了看清物体,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眼轴不断增长,可能会造成用眼疲劳、近视度数加深,以及斜视、弱视等后果。孩子一旦确诊为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需及时在眼科医生的建议下,采取佩戴眼镜、科学用眼、增加户外运动锻炼等干预措施,延缓近视发展。

6.吃鱼油能降血脂


图源:视觉中国
流言:

吃鱼油能降血脂,清除血管垃圾,让血管更健康。

真相:

这种说法不严谨。鱼油中对人体有用的主要成分是Omega-3脂肪酸,它是一种人体必需,但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而“血脂”不是单一指标,一般的血脂四项包含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Omega-3脂肪酸并不能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只能“对付”甘油三酯。

轻度甘油三酯升高,通过控制饮食大多能恢复正常。如果饮食控制后指标还高,可以服用贝特类药物,当然也可以配合鱼油使用。药物出现副作用,或在排除其他原因并接受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药物治疗后,甘油三酯≥5.6 mmol/L(500 mg/dL)甚至11.3 mmol/L(1000 mg/dL)的严重患者,应加用Omega-3脂肪酸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一些研究表明,摄入DHA和EPA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不同鱼油产品中的DHA和EPA含量差异较大。EPA和DHA均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及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胆固醇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也就是说,这两种成分的比例要高,鱼油才有治疗效果。一般来说纯度达到90%以上才能被称作处方鱼油。市面上的鱼油纯度从30%到97%不等,如果吃了一颗30% 纯度的鱼油,还会吃进70%的其他油脂,所以吃不对可能让你的血脂“油上加油”。除了纯度,还要看配料表里“DHA+EPA”的含量,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中推荐的量为1至4克每天。

总的来说,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普通保健品鱼油因剂量不足,降脂效果有限。对于高血脂人群,高纯度鱼油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搭配,不过鱼油无法替代他汀类药物对胆固醇的管理,建议在血脂异常时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若效果不足再考虑鱼油补充,但一定注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7.花粉过敏有症状了再吃药

流言:

春季易发生花粉过敏,应待过敏症状出现时再服用抗过敏药。

真相:

一到春天就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甚至还会咳嗽、胸闷,这些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因为过敏引起的,尤其是花粉过敏。春季花粉过敏常发生于3月至4月,引起过敏的主要因素是树粉,来自杨柳科、松科、柏科等树种。有明确的花粉过敏患者,一定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在春季花粉季节之前2至4周就可以进行预防性用药,提前预防要比出现症状后再治疗更加有效。比如有过敏性鼻炎,可以提前用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鼻喷激素;若有过敏性结膜炎,可以点治疗过敏的滴眼液,例如依美斯汀滴眼液;若有过敏性哮喘,可以使用含有吸入式糖皮质激素的药物。

这些激素的剂量非常小,起效需要一定时间,等到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再使用,效果往往不够好,提前使用可以减少症状的发生,也可以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使用到花粉季节过后,根据症状再考虑停用还是减量。

8. 手机NFC功能已成骗子提款机,碰一下钱就没了


图源:视觉中国
流言:

手机NFC功能并不安全,被骗子碰一下就会把账户中的钱刷走。

真相:

这种说法不正确。说到NFC,它是智能手机的正常功能,需要先解释一下RFID,全称是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小区门禁卡,高速公路上的ETC支付,都是基于RFID技术。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读取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当被动式标签(如门禁卡)进入感应范围时,其内部线圈会因电磁感应产生微电流。借助这种无线供电方式,标签被“激活”并与读取器进行数据交互,最终实现身份识别、支付验证等功能。这种技术的妙处之一在于,需要读取的标签本身不需要随时供电。

NFC原理与RFID非常相似,只是它不只能单向识别,还可以进行数据交换。NFC的全称是近场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它的名称就很好地诠释了该技术的特点:一般只能在20厘米甚至更短的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它有了天然的安全性,能够在移动支付场景有比较好的应用,比如,很多银行卡都支持NFC功能。如果你去商场里使用银行卡或者绑定了银行卡的手机,可能会发现商家不再需要和过去一样“刷”卡了,而是直接把收银设备靠近你的银行卡或手机,就可以读取信息进行交易了。此外,还可以直接利用NFC功能刷公交卡。

现在很多线下店铺里出现了具有“碰一下”支付功能的设备。申请这类收款设备是需要商家身份认证的,“碰一下”功能也必须在手机解锁状态下才能开启,所以并不会出现手机装在口袋里就被别人“碰走”了钱的情况。

钱被盗刷的关键不是手机有了NFC功能,而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并且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甚至允许陌生人直接操纵自己的手机。所以,与其担心“NFC盗刷”,不如增强防骗意识,不要下载莫名软件才是关键。如果实在是担心碰一下会有安全隐患,也可以将手机的 NFC 功能关闭,或者关闭小额免密支付的功能。

9. “春断食”能实现“速瘦”


图源:视觉中国
流言:

每逢佳节胖三斤,可以通过“春断食”方法减肥。

真相:

春节假期过后,各种“速瘦指南”、刮油减脂“神器”又成了热议话题,“春断食”成为减肥热搜词。但靠“饿”减重,不仅会在停止断食后出现反弹,还会引起打嗝、反酸、烧心、腹胀、排便异常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并对肾脏代谢造成负担。

一些中成药或含有中药成分的减肥药,号称安全、见效快,受到追捧。这些药品大多数以祛湿利水效果的草药为主,比如山楂、茯苓、决明子、黄芪、薏米等,还有一些含有大黄等清热泻火的草药,而中医药的应用并非“千人一方”,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减肥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想要走捷径“坐享其瘦”不现实。饮食习惯保持稳定,人体机能才能保持稳定。比如,饮食方面要多吃新鲜蔬果,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运动方面可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跳绳、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鲜花(535) 鸡蛋(52)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