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到天数: 19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金币
 - 305372 枚
 - 威望
 - 2196 点
 - 好评
 - 20 点
 - 爱心值
 - 2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24952 点
 - 帖子
 - 7173
 - 精华
 - 12
 
 
 
 
 
 
 
 
 
 
 
 
 
 
 
 
 
 
 
 
 
 
 
 
 
 
 
 
 
 
 
 
 
 
 
 
 
 
 
 
 
 
 
 
 
 
 
 
 
 
 
 
  鲜花( 2047)   鸡蛋( 1)  | 
 
 
凯因斯对战海耶克:决定现代经济学样貌的世纪冲突 
作者:尼可拉斯.瓦普夏(Nicholas Wapshott) 
出版社:麦田 
出版日期:2016-08-26 
 
 
内容简介 
若「大萧条」不曾出现, 
凯因斯是否仍会开创出崭新的总体经济学思路? 
若没有亲歷一战后欧洲的可怕通膨, 
海耶克还会逆势而為地批判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看两位经济思想巨擘迥异的性格与境遇,如何左右近百年的国家经济发展。 
 
两个经济思想的碰撞,一场存异求同的君子之争 
一九二八年初次会面,海耶克说:「我们立刻擦出理论冲突的第一道火花……在这类辩论中凯因斯总是先发制人……但如果在这种时候公开反抗他,他会对那个人產生非常亲切和蔼的感情,就算他强烈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一九三三年凯因斯写信给妻子:「海耶克週末来过,昨天晚上我和他并肩坐在大厅,今天和他在皮耶罗家共进午餐。我们私下处得很融洽。但他的理论真是废话——我今天觉得,就连他自己都要开始不相信自己了。」 
 
一九四四年海耶克将《通往奴役之路》寄给凯因斯。凯因斯抽空拜读完后,给老对头捎来一封短信..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相当出色。世人都该感谢你将这些亟需被说出的话娓娓道来。我并不完全接受书中的所有经济学意见,这点你应该料得到。但在道德和哲学上,我完全赞同这本书的立场。不是赞同而已,而是深受感动的赞同。」 
 
晚年谈起凯因斯,海耶克说:「哪怕你认為他的经济学既错误又危险似乎都无关紧要……就算他从未写过任何经济学著作,在所有认识他的人心中,他将永远被视為一位伟大的人。」 
 
凯因斯与海耶克在二十世纪关於自由放任与**干预的大辩论,曾经被称為「史上最经典……影响了数百万人生命和生计的争论」,两人透过书信、文章、演讲辩论了二十餘年,始终无法说服彼此,而他们的分歧在日后持续衍伸,形成了各自的「信徒」和「教派」,以至关於两人的辩论几乎贯穿了整个现代经济史。 
 
本书除了著力於两位思想家的理论之辩,同时也对两人的性格以及世俗生活有具体勾勒。凯因斯总是风度翩翩,看似不修边幅,却有独特的优雅气质,出入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许多文人骚客交好,而且年纪轻轻就参与了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并以批判战胜国报復心态的文章《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举打响名号,甚至因而被战败国成员海耶克当作偶像。他左右舆论得当,辩论技巧一流,吸引无数追随者,毫不隐瞒同志身分,最后却疯狂爱上并娶了一个男孩子气的芭蕾舞演员。 
 
至於海耶克,虽然和凯因斯一样身材高大(凯因斯有196,而海耶克超过180),甚至年轻了十六岁,但却给人一种拘谨的中欧知识分子形象。第一次与凯因斯见面时,他打扮得一副典型学究模样,丝框眼镜搭配粗花呢外套,看重礼仪又谨小慎微,虽然曾经短暂赴美考察经济,但说起英文,浓厚的口音几可媲美伦敦大雾,难怪他在剑桥的第一次演讲让台下观眾茫然无措,连个问题也提不出。海耶克受人敬佩,但是往往局限於亲近的人,他并不擅长面对群眾。意志顽强的他,年轻时曾替自己规划如何迈入上流阶层,中年时為了追求恢復单身的初恋而拋弃元配,临近晚年还曾為谋求一份有退休金的工作奔走,甚至患有忧鬱症。 
 
过去不曾有人根据歷史背景、生命经验和个人思想,适切地铺陈凯因斯与海耶克的关係。瓦普夏从两人初次交手,成為宿敌,到双方信徒持续延烧辩论,按图索驥整理出「**干预」与「市场经济」两派思想的成形、诞生与对垒,并呈现凯因斯与海耶克之於当代的关联性。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