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8
- 在线时间
- 82 小时
- 好友
- 0
- 分享
- 0
- 日志
- 0
- 主题
- 1
- 帖子
- 37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20

签到天数: 58 天 [LV.5]常住居民I - 金币
- 118 枚
- 威望
- 0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0 点
- 帖子
- 37
- 精华
- 0
 鲜花( 1)  鸡蛋( 0) |
新年开始,科技圈就疯传:2025年将成为AI眼镜元年,“百镜大战”一触即发!首先是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国际消费电子展),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展览有将近50款AI、AR眼镜亮相。紧接着,国内外互联网生态大厂、硬件大厂、传统AR厂商、以及新锐品牌都纷纷宣布入局AI眼镜,或者官宣今年智能眼镜有新动作,有的是官宣概念,有的是产品雏形透露的七七八八,就等上市了。
这场“百镜大战”整体看下来,除了市场上已知的拍照、录像、骑行、语音交互、AI+场景功能(轻办公、旅游、户外运动、实时翻译/提词、短视频娱乐、音乐拍照功能等)。
新入局的大厂更侧重与自家生态/大模型的融合。
比如,你想象中的办公是这样↓
戴上AR眼镜“随地大小工”,没有任何束缚。眼镜既能像电脑那样大屏显示,有操作系统,Office办公三件套和飞书、钉钉等各种软件;又能在你累了的时候,能像手机一样外卖点杯咖啡。
但是现实是,这相当于一个集合电脑和手机所有核心优点的“空间计算机”,需要先进的硬件和算力,也必然有着较高的功耗,但受到硬件技术和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目前能做的形态没法要么是过于简单没啥功能,要么是续航太短,要么就是太重没法戴,无法做到兼顾。上了“科技与狠活”的镜片,虽然很先进,但重量肯定是比普通太阳镜重了许多(普通太阳镜克重在15-50g),而另配mini主机或者直连手机都会大大降低便携性。重量带来的不适感绝大部分人其实都克服不了。我们一般的眼镜也就是15到30克,智能眼镜轻轻松松就能超过70克,戴上没一会儿,头、鼻子、耳朵、眼球总有一个不舒服。跟手机比双手是解放了,但是脖子以上被生生硬控。
如果再是把功能和沉浸感做到极致的Vision Pro呢?
虽然“智能眼镜”诟病频频,但这个品类却没有在市场上彻底消失。而且还时不时凭借出彩的功能出来在消费电子市场刷一波存在感。而原因就包括确实满足了一部分人当下的消费需求。毕竟就销量来看,AR/AI眼镜实际上一直是个小众的赛道,受众人群主要是极客、数码爱好者,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比如就有身边朋友分享:唯一一次用到它的拍视频功能,是去环球影城玩霸天虎过山车,不让带手机,osmo之类的拍摄工具上去,但是可以戴眼镜。体验下来效果一般但能拍,倒是那个AI对话,不用把手机拿出来了,蛮方便的。结合当下流行的“短视频热”掀起的第一视角拍摄过山车、骑车、滑雪、美食vlog等兴趣需求,用智能眼镜确实比其他设备方便,而且AI功能比传统的云台摄像有本质上的优势。
来源:酷玩实验室
作者:酷玩实验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