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311
- 在线时间
- 1137 小时
- 好友
- 0
- 分享
- 0
- 日志
- 8
- 主题
- 20
- 帖子
- 1728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95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 金币
- 10287 枚
- 威望
- 12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0 点
- 帖子
- 1728
- 精华
- 0
 鲜花( 1)  鸡蛋( 0) |
来源:湖南医聊
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的病房里,55岁的兰先生(化名)瘫痪在床,头部CT显示“基底节区壳核出血压迫内囊”清晰地解释了他所有症状的缘由。
家属疑惑地说道:“医生,他一直身体挺好的,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几乎没怎么进过医院,平时也就是血压有点偏高,怎么会这么严重呢?”
神经内科谢乐主任介绍,兰先生的经历,是许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缩影:发现血压偏高多年,但每次测量,收缩压(高压)只是超过140mmHg一点点,通常在140-150mmHg之间。
他自觉没有头晕、头痛等任何不适,便认为“不算病”,既未规律监测,也未系统治疗。最终,一枚埋藏已久的“不定时炸弹”被引爆——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了。
血压只高一点点,真的没关系吗?
“轻度”高血压具有潜在杀伤力,很多人和兰先生一样,存在巨大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没症状=没危害”。
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无声杀手”,正是因为它可能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持续损害血管。
误区二:“只超一点点,没关系”。
血压没有“安全区”,任何超出正常范围(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数值,都会对血管壁产生额外的压力和冲击。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根常年承受着高于设计标准水压的自来水管,日复一日,随着压力过高的水流冲击,管壁会逐渐变脆、容易破裂。
脑内的血管网络同样如此,血液流经并反复撞击时,为了承受压力,血管壁会逐渐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血管壁薄弱的地方还可能向外膨胀,形成动脉瘤(好比血管壁上吹起的小气球),最终在高压的冲击下,责任血管不堪重负,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发生,有时并不需要血压骤然飙升到极高的数值。对于已经被长期高血压损害的血管,一次不经意的情绪激动、突然的劳累或用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管理好血压,别让“小疏忽”酿成“大悲剧”
一、树立正确观念、摒弃“无所谓”的心态
任何程度的血压超标,都是一次严肃的健康警报,要立即开始规律监测与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调整:低钠、高钾、均衡营养。避免咸菜、酱肉、加工零食等高盐食物。多吃香蕉、菠菜、土豆、蘑菇、豆类等富含钾的食物,帮助钠排出、舒张血管。
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低钠盐(含氯化钾)。以全谷物(燕麦、糙米)、新鲜蔬果(每日500克以上)、低脂乳制品、鱼类(三文鱼、鳕鱼)、坚果为主,减少红肉、油炸食品及甜食。
2.控制体重:超重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巨大负担。建议BMI维持在18.5-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3.彻底戒烟,严格限酒:烟草和酒精是血管的“直接破坏者”。
4.规律运动:每周保持适度的运动,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5.心态平和与睡眠管理:避免情绪剧烈波动,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训练等放松情绪;避免熬夜,保证每日7~8小时优质睡眠。
二、规律监测与就医
家庭自测血压能真实反映日常状态,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建议早晚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
1.及时启动药物治疗:若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血压仍≥140/90mmHg,或初始血压≥160/100mmHg,需及时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服用降压药。
2.坚持长期、规律服药: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切勿自行断药、换药,否则可能导致血压反弹、血管损伤。
3.特殊人群管理: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如<150/90mmHg),需医生个体化制定方案。
专家提醒
神经内科(脑病科)谢乐主任提醒,在健康面前,容不得半点“差不多”心理,看似“只高一点点”的血压读数,正是日夜不停侵蚀大脑血管的蛀虫,及时监测与管理,才能为大脑的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脑病科) 曾珊珊
内容来自: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曾珊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