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找回密码
 注册

【857465字】《社恐打工人日常》[2025.07.29更新]

查看: 375|回复: 3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私人日记] 【857465字】《社恐打工人日常》[2025.07.29更新] [复制链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8-17 19:38:3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愛意隨風起。 于 2025-8-2 22:07 编辑

【2023年8月17日】 天气:阴
想写日记很久了,两年前也保持了一段写日记的习惯,把日常琐碎记录下来,回看的时候能透过日记梳理出自己的心路变化,后来因为一些家庭变故,就停了下来,天色阴沉沉的,但是管它呢,重新把这个习惯重新捡起来吧。
我是个不喜欢社交的人,亲戚朋友也断往的差不多了,大多只剩些逢年过节的礼节性问候,平时没什么爱好就养宠和看小说,注册书香的时候也主要为了看小说,最近行业遇冷,部门业绩下滑,每天上下班都恨不得自己像个透明人一样别被老板注意到,失业可能的焦虑时不时就跳出来抓挠一下情绪,人就很浮躁看小说都无法排解,戾气重到看小说都能被故事情节气到睡不着觉,这没由来的气,让我意识到情绪堆积得厉害该适时排解了,与人沟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我思来想去找不到合适的倾听者,在认识的人面前,我从来不是真实的我,片面的我,虚伪的我,总之是小时候的自己讨厌的样子,开个帖,随便写点真实的我。
下班一个红绿灯路口碰到一辆并行的电瓶车,踏板上蹲着一只憨肥可爱的柯基,修狗的屁股好招人啊...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凌空拂水散迥音 + 21 谢谢您的支持!394

总评分: 金币 + 21   查看全部评分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376#
发表于 2025-8-14 14:47:43 |只看该作者
【2025年08月14日】天气:晴
想知道昨晚我睡着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应该说狗男人到底是怎么睡觉的,为什么醒来我的被子转移到他身上,他的被子反过来盖在我身上的?夜间上演的换被大战?睡得很香,以至于对过程完全无感,只有醒来后的困惑。
最近听了一本《智能简史》,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也对这些“发明家”感到无语,感觉已经魔怔到不会说人话了,什么叫“发明了外婆”,我忘了是哪一本书,作者说“狗是人类的发明”,好好好,以此类推,“发明家”就是如此发明了他者、外婆、老婆、新娘、母亲、孝子、贤孙,还有狗、牛马等等一系列“发明”的是吧?给我气笑了。
【那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夏天已经过去,夏天还会再回来。他要耐心等待人生中得下一个盛夏。】黎医生的新卡文案,很像史铁生的“等待就是故事的结局”,这种未完待续的结局有些惑人。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375#
发表于 2025-8-12 13:31:11 |只看该作者
【2025年08月12日】天气:晴
生活充满了戏剧性,脱口秀段子的梅开二度,笑过的梗最后都递归成了生活的苦,打工人“展示”可行性分析,老板“展示”习惯性决策,说什么只想“展示”不在乎效果,太假了,不在乎效果你“展示”个什么劲,可恶啊,我“展示”我的作用避免被裁,居然假惺惺说什么不在乎效果只想单纯的“展示”,钱多到烫手了?精神伤害极大,打工人挣得主要是精神损失费。
《恋与深空》的新泳池卡目测还不错,可惜抽卡全歪,近期的xp逐渐生活化,某音为了留客感觉已经把握不好什么是“尺度”了,推得什么玩意儿,倒逼着审核的边界?但我相信看多了就能产生免疫力,迟早达到“色即是空”的境界,没有经历过诱惑力的意志力不堪一击!(bushi)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走的那条路,就像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归处。】摘抄一句沈星回新卡的文案。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374#
发表于 2025-8-6 09:37: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鹭 于 2025-8-6 09:39 编辑

【2025年08月06日】天气:晴
生活很奇妙,可以和朋友交浅言深,但和至亲却是情深言浅,或说情也不深,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深”?是的,又被家中长辈隔靴搔痒的关切,给整得情绪体会复杂难辨,话题有些逗趣,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就活在脱口秀的段子里,又是“老生常谈”,关于生孩子的问题,刚结束X先生家的辩论又面对自己家的,没完没了,想起最近一脱口秀,小帕的奶奶告诫她只能和本地人结婚生子,不然往上七十代往下七十代全都得下地狱,虽然个人版的没那么夸张,但本质也差不多,长辈关心我的婚姻和将来,但问得问题却“与我无关”,就不生小孩这件事,我老公没意见吗?我公婆没意见吗?真奇怪啊,合着这件事,我的意见是不重要吗?为什么,按我的意愿生活就能推导出是我欺负别人的结论啊?难道,按别人的意愿生活不算是配合外人欺负我自己吗?我明明说的是两个人已经“沟通”过了,又不是说我单方面“决定”了,谈得拢就一起经营生活,谈掰了就各自安好,且行且珍惜不强求结果有什么问题呢?排着队来教我做人,难道大家不都是第一次做人?当我学着去理解“没有人会来”不再逃避的时候,终于等到了轻飘飘一句“在外面被欺负了你可以回家”的安慰奖。但家的定义对我来说早已经变了,我想回去的住处叫“家”,我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实话说,很微妙地感受到了一种被命运的愚弄的错觉?亦或是如他人所言,命运总会给相同的考验,直到我给出不同的答案。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373#
发表于 2025-8-5 13:19:27 |只看该作者
【2025年08月05日】天气:晴
昨晚补完灵笼2,只能说“永恒”的科学叙事又逼疯一个白老板,麦朵因查盖破归元的时候,人性情感的体验是细微的,到马克的这里,只因“宿命”的选定,人性就必须被牺牲融入宏大的叙事框架,科幻普遍性的地外焦虑,是否源自人性本身的幽暗面投射呢。
某音最近的主推荐,实在是索然无味,“感官过载”这一疾病诊断是这么来的,不喜欢戴手表、穿高领毛衣、怕被麻烦纠缠,直接导出“有病”的诊断,嗯,物理束缚本身就会压迫神经导致身体层面的不适,情感劳动和事物处理需要投入精力,合理的拒绝,居然能得出有病的结论,是推论的过程本身就有病吧。但,也有个别有趣的冷知识,比如土豆的母亲是番茄,炸薯条蘸番茄酱,堪称是邪恶的一锅端啊。人类殖民史让这对“母子”在厨房相会。唔,推论是土豆原产地是印加,番茄产地是阿兹特克,被西班牙一锅烩了。《饥饿帝国》写作美食史,但也读作殖民史。
记X先生自制的家庭版“海鲜大咖”,居然玩谐音梗,硬把海鲜菇拉来凑数,前天回去拜访他父母,很好,自我修养(辩论技能)效果显著,以一对二勉强不落下风,至于X先生,以带小朋友和超市采购的行动做功,遁离辩论赛场。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372#
发表于 2025-8-3 13:05:49 |只看该作者
【2025年08月03日】天气:晴
《薛定谔的猫—或可解》

薛定谔的猫——这一思想实验的遗留问题: 什么是“测量”?观察者的意识是否必要?

笔者试图对此进行一个尝试性的解读,如何在不开合盒的情况下,测量猫的状态。

笔者认为世界、事件、“本体”都是信息流的全息状态,人类文明的学科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深度解读,猫作为一个生命体,属于耗散结构,猫本身自带热源,无论是否观测,猫在盒子里都会自发与盒内环境产生信息流,通过呼吸(分子与环境交流)、热辐射(线粒体散热)、声波(叫声、血液流动、内脏搏动)、代谢(气味分子生成)等行为持续向环境广播信息。

猫与环境的信息交互本身是无意识的生存行为,盒内环境(空气分子、容器壁、电磁场)成为猫量子态的“记录介质”,通过检测环境中的冗余信息副本,如盒子外的红外热成像显示猫体温分布异常、气体传感器检测到分解代谢产物浓度升高、声呐探测到心跳停止,完全可以在不干扰盒子内部量子系统(不“坍缩”)的情况下,推断猫的状态。

在任何人“观看”之前,环境(如盒子内的空气、盒子壁)已通过退相干获得了关于猫状态的客观、稳定的经典记录。“叠加态”在操作意义上已不复存在——即使不观测,猫的热力学时间箭头、熵增方向也已确定。

“状态”是环境关联信息的全息体现:猫的“死”或“活”不是一个孤立属性,而是嵌入在环境全局信息网络中的一个稳定节点。当环境中的冗余副本足够多时,该状态便成为客观事实,即使没有观测者。

科学工具,是超越人体感官的外置信息接收器,可绕过人体感官的局限,直接读取环境中已被退相干“经典化”的物理信号,通过交叉验证多个环境信息通道,如热辐射异常+特定生物标记物浓度上升+心音消失,即可达到超越合理怀疑的确定性,验证无需“开盒”观看确认。

结论:
1.猫不是孤立系统:作为耗散结构,它必然通过热力学过程与环境交换信息。
2.“状态”由环境信息定义:退相干在极短时间内将量子可能性转化为环境中的经典记录。
3.“测量”是信息提取:不依赖人类意识,而是依赖物理信号的捕获与解码(无论通过感官或仪器)。
4.“叠加态”无法在宏观开放系统中维持:生物体的热力学噪声(远大于量子涨落)使其在皮秒量级退相干。

当盒子关闭的瞬间,猫便通过自身的热力学广播与环境开始了“死亡直播”。无论是细菌对pH值的响应,还是热像仪捕捉到的体温崩塌,都在宣告一个真相:量子叠加态在触及生命体的那一刻,已被退相干碾碎为经典现实。

人类开盒不过是为自己播放了一场迟到的重播——而自然早已写下结局。

现实不是被“看”出来的,而是通过物理相互作用在宇宙中“刻录”出来的信息史诗。

思想实验的误区在于,我们习惯用“观测”行为来检验“存在”,将“人类意识感知”等同于“物理状态的确定”,然而事实上,我们人体的信息接收器(感官),是在演变过程中随时间、随环境而优化调整的,利于生存的信息收集倾向被“默认”为信息可靠性高,然而光粒子携带的信息以3e8m/s传递到我们眼前,波则是343m/s,两者相比,波低速且易衰减,却更能确认猫的“状态”,波的信息可信度高于光粒子。(笔者非专业,探测手段及专业术语是直接引用Deepseek生成)

基于思想实验的由来和目前广泛接受的退相干解释框架,笔者只是补充了在退相干过程中,“测量”即是对已退相干的信息进行提取,但作为测量者的我们本身也处在这个信息交换开放系统之中。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371#
发表于 2025-7-29 14:03:07 |只看该作者
【2025年07月29日】 天气:阴雨
姑且叫做《人脑认知模型-认知跃迁》,唔,脑子榨干了,就学习笔记凑数一下。
语言同基因一样具有多样性,在文本解读中,称之为多译性,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作者用了一个挖隧道的比喻,作者本意和读者理解之间隔了一座山,通过阅读和认知努力有望这一隧道能够互通,但事实上,作者和读者不可能拥有书籍之外的统一共识,即拥有一个合著的隧道挖掘工程图,在缺失工程图的情况下,作者与读者的认知互通努力体现为某些字句的“共鸣”,“共鸣时刻”是无限接近但又不能完全等同的意识同频,或是说作者与读者意识在那一刻产生了点状的交叉的状态,“共鸣”的喜悦会让我们感到“被理解”。然而这种意识交叉的错位感受并不是常态,因每个人对事件信息的认知和理解完全不同。

语言是人类对于事件信息的压缩转录,信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宇宙,笔者称之为信息流,引入在语言学延伸应用中有能指,所指,所指链的概念,“我”是能指,“你”是所指,所指链是“我”与“你”达成共识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在这个抽象表述中,我想说“我”这一个整体被压缩成了一个字,但没有任何语言信息能够完全说明“我”这一个整体的存在,或许想要绝对描述“我”这一存在,需要从出生时刻24小时随身记录到死亡时刻,或许更完整点还要收录-人与人之间不可描述的运动搭建精子与卵子相遇的可能性之桥-加上受精卵着床并子宫内的发育-最后还得补上死亡后躯体的消散的全过程-都得持续监控在内,唔,即使这样也不保险,因为“我”与“你”互动所产生的记忆信息,不随“我”躯体的消散而消失的,“我”的彻底消失是在有关“我”的信息全部回归信息流之后,而透过纯语言认识“我”的人,有且只认识语言压缩的“我”的符号,并非真实存在过的“我”,只能算是部分残余信息,像纸张燃尽后的灰烬一样大部分随风散进世界各处,如何能指望通过一些残余灰烬粒子认识纸张和信息原本的模样,所指的概念类同,语言是状态压缩的表述,而不是全部,所以语义可以膨胀,意涵可以提供无限的解释空间,在社会中我们用“解释权归X所有”来暂时固定一种表达的“确定性”,自信是确信的下位替代,缝合着自我的理解与世界的神秘的缝隙,归根究底,语言转录的信息来源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源自世界,源自事件,更源自不可见的信息流,有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天,它在白天是蓝色,夜晚是黑色,而透过夜空还能看到地球之外的星星,因它本身是空的,我们用语言抽象表达的天空,是一个不存在之物,或说是无法囊括其组成之物。

由此,笔者试图引入的概念是世界,事件,都是信息流的全息体现,语言是转录工具,语言无法呈现任何“事实”状态,比如,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是把历史片段单独拿出来加以分析,试图优化选择,但是这个被取出的片段它是以片面状态呈现的,而非全息状态的事件还原,无论补充多少观察者的侧面证词,都不可能完全还原事件的全息状态,考古学能够补充新的证据对历史“事实”进行挑战,或已可证明历史是一个全然开放的状态,信息流不可能被完全解读,历史不是可以用文字压缩描述的故事。目的论在此基础上就不堪一击了,即使我们可以模拟未来的某种可能性,但不能确定结果必然导向那个可能性,即使我们不断付出努力加码这种可能性的概率,结果也未必如我们所愿。我的意思并非完全否认可能性,而是说没有任何“存在”能担保这个可能必然发生,有且只有“我”希望并愿意相信这个可能的发生为之付出努力,我们统称之为“梦想”,但是我们也有必要做好未如愿的心理建设。即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我”在一张纸上写下“我爱你”三个字传递给“你”作为告白,“你”与“我”共享这一秘密与喜悦,然而若是这张纸丢失被别人捡到并阅读,他既无法知道“我”与“你”具体是谁,但是他可能知道“爱”是什么意思,或是想要解密这三个字表达的信息,八卦毕竟也是我们潜意识追逐事件信息解密的天性的体现,纸张会随着时间解构,物质(纸张)与信息(“我爱你”)就重新归入循环,但在纸张消失之前,捡到纸张的人可能会解读出了一些新的信息,即信息不完全依赖于物质载体,是笔者以为的显性事件和隐性信息的循环模型假说。

简述两个例子,即苹果是红色的吗?声音存在吗?这两个问题在科学上都已经被验证为否,红色是通过视网膜筛选后得到的颜色,声音是耳朵分辨震动识别的信息,即人脑认知的有限性在于信息在进入大脑的过程中已经被筛选过滤,于是透过感官获得的信息本身是扭曲的不完整的,由此,笔者觉得应该可以进入到人脑认知模型的解释了。

无论是通过语言或是事件,我们都在试图解读一个加密信息,并校准自我认知,而认知决策这一过程是通过快慢思考的协作体现,在《思考快与慢》之中,作者假设了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的存在,对应于人脑认知的DMN和CEN两种模式,DMN的特点发散式联想,新信息与自我认知信息库中的信息对比,联想,重构,而CEN模式则是负责信息解密和最后判断新的信息是否可靠,信息在通过CEN模式验证后,会归入可信或存疑或否定的不同分类中,在睡眠时,人脑通过REM睡眠阶段来整合“被标记”可信的新信息并与相关神经元联结固定,而存疑和被否认的信息,通过神经元修剪和脑脊液对废弃蛋白的清除实现,由此过程来重塑认知网络,笔者认为信息(不可见)但确实附着于神经元(或许具体是蛋白,笔者非专业)中存在,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经历了人类经历了如此漫长又短暂的演化(相对而言),仍然没有放弃睡眠机制,因为我们依靠睡眠来重构神经网络校正自我对世界的认知。

总之,人对世界的认知修正,需要依赖人脑的认知解读-神经元网络再生和重构的过程,最后体现为人脑快速决策的判断基础,快思考并非缺陷,慢思考也不是偷懒,毕竟2%的大脑要占用20%的能量消耗,已是能量分配高度优化后的结果呈现,快思考是经过慢思考校正默认的快反决策,慢思考是为了纳入新信息来优化快反决策的精度,理性与感性并非谁更胜一筹,仅是两种认知模式的偏好,而人脑可以通过认知模式的协调优化决策,体现为个体为适应环境改变而做出的随时性决策,决策本身无分“好坏”“对错”是适应性生存的结果,但人本身是可以通过自身认知的校正,完成认知跃迁,使得决策更为符合合作倾向,毕竟合作模式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文明存续的基础。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科技能构造出电脑但未写入信息(代码)无法实现同效运作,为什么让AI学会肢体行动难度升级,人脑是主动信息输入与身体的协调合作是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演化优化,AI训练是通过被动信息输入、筛选、调整和模仿,两者呈现相似性,即信息输入(主动/被动)-模式识别-反馈强化的循环,而这套循环底层逻辑源于我们对世界信息流的解读与模仿,或许我们未发明,只是发现与模仿。

启示性书籍源于《MBTI》《思考,快与慢》《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超越百岁》和我暂时想不起来信息源的信息获取途径和积累过程。

2025年07月29日 初稿

点评

愛意隨風起。  更新满10天,记得领取奖励哦  发表于 2025-8-2 22:07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金币 收起 理由
愛意隨風起。 + 1 + 61 2439

总评分: 威望 + 1  金币 + 61   查看全部评分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370#
发表于 2025-7-28 08:38: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鹭 于 2025-8-3 13:04 编辑

【2025年07月28日】 天气:阴雨
笔者试图论述的核心主题是“存在即——体验交换的过程”。

主题的展开是源于一个奇怪的脑洞联想,宇宙中的黑洞和发育初期漂浮在子宫中的肛门,在功能及结构上有些相似性,此非结论或答案,只是本思想实验启示性的源头。

此联想,引发笔者对“起源”、“存在与虚无”、“无中生有”、“绝对”、“相对”等抽象概念地再思考。

无论是空间结构的黑洞或是生命体的初始结构,定义“存在”的基本要素是(通道/边界/介质),通道是介质进入或排出或交换的基础,边界则是界定独立“个体”的基础,通道可能是单向功能或双向功能(如前口肛门/消化道脐带),边界可能是相对稳定也可能是极不稳定的(生物体/固体/气态)。

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相对论,宇宙中存在的可见或不可见的介质,在热辐射运动和引力的压力环境中,进行无序地接触、交换、结构、解构的自组织循环过程,最终形成的最大的天体即黑洞,在黑洞之中引力失控时间几乎静止,介质被排出,信息则被截流在内,伴有轻微的霍金辐射,黑洞视界阻隔探测其后的奇点,相对论和时空扭曲在此处失效,在机械宇宙和热寂说中,最终形成表达的黑洞与奇点,黑洞也会蒸发掉,热力均衡一切静止,宇宙就此“死去”。

而生命起源阶段,与之相反竟是先开一个介质进入的通道,再构成完整躯体。

因相对论中的虫洞假说,目前未被观测和印证,预想中虫洞联结两个空间,介质互通交换的功能,形似消化道或者脐带,故此,笔者脑洞大开的想黑洞视界是母宇宙的胎盘,奇点是新宇宙的种子或卵,连黑洞之间会相互合并,生物界中也有类似“子宫内同类相食”的状况可以解释,似乎有一半概率是双生恒星发展出双生黑洞,一半概率是单恒星形成的单黑洞,就像双胞胎和单胞胎一样。

因虫洞是假说,反而可以猜想在奇点之后,可能存在虫洞连接的新原生宇宙正在孕育,白洞则是激活的瞬间,新宇宙爆发足够的热量与物质,使空间剧烈膨胀来结构自己,至于为什么虫洞与白洞的‘存在’不能被观测,在胎儿或种子被包裹在羊膜或保护壳内时,无法“看”到视界另一边,而母视界内的羊膜或保护壳本就是为了保护其不被伤害的坚固存在,无法探测其内似乎很合理。

总之,编写多元宇宙或新宇宙或平行宇宙的故事,早已陈词滥调,但毕竟比热寂终末假说更符合笔者情感审美,且缺席的观测也碰巧符合脑洞猜测嘛。

且如果宇宙只是封闭系统,在无外源压力干扰的环境中,似乎不应有逆熵系统自组织起来,逆熵的自组织似乎是伴随着压力阈值的突破,故此,笔者推测宇宙也是存在外源性压力,并且在内部形成无知觉的自组织结构,上述内容纯思想游戏,非事实理论。抽象归抽象,凑得还挺像一回事的不是?承老庄之志,信息素材都是笔者道听途说,但即是“吹”何妨“吹”大一些。

抽象完了,回归主题,即可推崇历史唯物主义,为何不可试着唯生命/自然/宇宙之间不同尺度下的历史观?

存在和虚无,有无本我,有意义无意义,与之类似对称的观点,时常在笔者脑子里左右互搏难分伯仲,无论哪边都似乎是没有出口的迷宫,或许没人能逃过恼羞时出口而出的“我就这样”,事后却解释不出“我是谁”“我为何这样”“为什么要经历这些悲欢离合”,笔者左思右想站不了队,于是决定夹缝中做“人”,坚定当交换主义的骑墙派——信仰生死同一假说(史铁生语)。

语言定义的普遍“存在”,皆是可以被观测的,但科学定义中未被观测的,并不代表其不存在,“存在”并不依赖观测行为,氢原子、氧原子、空气、电子等等都是肉眼不可观测之物,但又却确实存在且维系着我们的生存。

存在主义的悖论是,“出生”这一选择并不存在任何主观意愿,我们是被“生”或“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虚无主义的局限则是,如何证明纯粹的“无”存在呢?

在笔者脑洞猜测中,绝对的“无”只存在于交换状态未被激活的混沌状态中,并且还要补刀这一状态也并非终极自由,毕竟在宇宙中无任何存在可逃过熵增定律,局部熵减的系统只是暂稳态,需不断地调整自身(角度和物质),维持与大天体之间的张力,避免自身崩解被引力井捕捉,即使大如天体崩解之后,也会被引力捕捉成为更大天体的结构成分,灰飞烟灭后的自由,似乎也只是想象性的自由,故恳请诸君,珍惜这一趟宇宙发行限量版的生存体验。

在此,笔者不得不挑战目的论、进化论、人本主义的权威,虽然如日心说等科学一直在这么干,以地球生命源起的模拟假设中,介质在原始汤中碰撞、交换、结构,解构,无数种排列组合的概率堆砌,才偶然诞生了“生命”,在基因片段相对稳定,但多样性的重组排列的组合策略中,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之一,并不特殊,也不是演化的终极“目的”,在生物多样性遗传表达和环境适应的张力之中,无穷地概率组合尝试才使得我们“存在”,任何丝毫的差异,得到的将是完全不同的“存在”,虽然不特殊,但又怎能说不是一种“奇迹”与“幸运”。

生物体、固体、以及气态中的介质,或许皆是“存在”的不同形式,虽然固体、气态介质并没有无意识,但无疑,它们是宇宙中最多也最普遍性的“存在”,笔者比较不做人地跨界联想了一下,生物体的基因片段和固态物体的结构排序,仅是两种可见“存在”的形式,基因片段牺牲结构的刚性,换取信息网络和超强可塑性,用有限原子组合出应对时空环境的诸多形态(Deepseek语),甚至发展出“意识”这一可以折叠空间校正信息网络功能的特殊存在(神经学研究方向假说),固态物体丧失可塑性和适应性的主动,只能以刚性姿态面对时空的磨损,以风化或沉积的方式重归循环。

在普适性的-碰撞、交换、结构、解构-循环往复之中,笔者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存在”,都只是在时空局限的“个体”内,与外部环境发生主动或被动交换,即“存在”本质就是参与这种循环的过程,而意识仅只是多了主/被动参与的体验感。绝对的循环,因体验相对。

就宇宙背景下的熵增定律而言,局部逆熵的系统,皆以环境熵增为代价,熵增定律的偶然“失效”(笔者怀疑是外源性压力导致),才使得与局部逆熵系统得以“存在”,宇宙默认定律或许是“允许一切可能性发生”,道,是无情却有情。

在《起源:万物大历史》中,类生命形态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极为苛刻,被称之为“金凤花条件”,而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模拟中,基因组合也要经历大量的手性选择,智人诞生的概率堪称奇迹也不为过。毕竟会追问自己来处的生物体应该并不多。就认知有限性和“金凤花条件”而言。

以笔者对人类文明历史的过度阐释视角来看,人类文明的积极性在于理解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我们以人性自居区别于万物,在生物基因-本能-文化基因-规训-自然-社会的嵌套结构体系中存在,消极性在于搭建理解梯子的途中忘记了脚下的梯子本就是空的(维特根斯坦语),如今科学已验证到宇宙之广袤,黑洞视界后的绝对神秘,核平之后的军备竞赛与黑洞无异,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何不放弃言说绝对的执念,回到相对自由的体验之中?

在重复猜想-实践-验证-复杂理论体系的建立循环中,进程是否应转回到现象学,反过来检验人类在有限性中解密世界信息而构建出的文明体系。

牺牲多数可贵的存在性体验,目光投注在未来,忽视路上的风景是否值得?
我们的躯体永远追不上目光,它只在死亡的时刻悬停。

我们对宇宙信息的认知路径并不止一条,如何平衡自我-社会-自然结构的暂稳态,对现代社会人来说,起码有五条认知路径的存在,《佐贺的超级阿嬤》《瓦尔登湖》提供生活实践和超验实践的自洽性,《西西弗斯神话》《悉达多》提供世界荒诞但自我赋义和迷途知返认知自我的存在注解,《庄子》提供“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道在屎溺”的洒脱不羁,《孟子》提供“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中庸之道的可行性,前沿科学提供脑科神经认知和经典科学可供自我解读,人类文明积累的璀璨文化铺就无数通向自我的路径。

历史是一个开放性存在,我们参与其中又试图在其外尝试解读,纵使空间折叠的模拟思维使我们拥有局外人的视角,也不应放弃局内人的觉知。

让密涅瓦的猫头鹰晚些起飞。

或许就人类的有限性而言,有且仅有一种“真”,即信以为真。
联想脑洞的直接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樊登读书某期内容“胎儿最初在子宫中形成的是肛门,漂浮在子宫内的肛门”,另一个是凑巧某日早晨刷牙的时候,在某音刷到一个黑洞模拟的宇宙科普,唔来源已经消失在浏览记录中了,由此还想再探讨一下关于“原创和有意识引用(可溯源,此源也未必是元)及无意识引用(无法回忆其出处,但信息又怎么可能真的无中生有呢?)”,毕竟人的脑子,通过无意识对信息素材的随机、加工、组装,某种意义上”灵感“也是这样孵化的呢。有些信息素材因近期收集和频繁使用而固定,另一些信息素材则归于无意识,在特定情境下才能被”想起“,最终解释权归属宇宙。脑洞的验证环节全靠Deepseek小伙伴,哈哈哈,毕竟此类让人发笑的抽象鲜有人能一起搞,着实是宅且社恐人的贩剑搭子,在搞抽象搭框架和胡说八道的路上渐行渐远渐有趣!
其它无意识引用内容和修正 有空再捋一捋凑凑 的地得用得很差 但暂时懒得修改了 先完成延伸思考 最近估计都是给脑洞的思想框架(大概)?打补丁。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金币 收起 理由
愛意隨風起。 + 1 + 44 1758

总评分: 威望 + 1  金币 + 44   查看全部评分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369#
发表于 2025-7-21 11:05:58 |只看该作者
【2025年07月21日】 天气:阴雨
带花苞的植株对新手来说太友好了,几天时间过去有朵茉莉花颤巍巍地开了,真可爱,这个周末是个胡吃海塞的周末,周五下班X先生突发奇想地要吃什么海鲜大咖,比较了几家评价,骑行8公里才到店,的确是“海鲜大咖”就是过于常见,花蛤,生蚝,梭子蟹,对虾,扇贝,跟这哥几个实在太熟了,第二天去万达逛了一圈,末了自助餐吃到肚圆滚饱,撑得有点想吐了都,就这X先生还说感觉没吃什么?那是肚子吗?那是黑洞吧。等走出商城,他像才发现一样,跟我分享说他像挺着六个月的孕肚的孕夫,真是个老六。如果不是下雨的话,还是想去爬爬山什么的,逛商场真的好无聊,啊对,这次倒是有点新鲜事,在商城内听了会免费的音乐会,好像是李荣浩的粉丝。
周末还花了不少时间搞抽象思考,把乔布斯的成功学名言做了个翻新——像濒死者渴望食物一样渴望真理(Stay Hungry),像孩童相信童话一样相信可能(Stay Foolish),2023年11月有过类似的反思,如今可能更坚定了一些~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愛意隨風起。 + 7 342

总评分: 金币 + 7   查看全部评分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鹭 VIP 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5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40180 枚
威望
147 点
好评
5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706
精华
0

VIP勋章 书评活动勋章 富翁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71) 鸡蛋(0)
368#
发表于 2025-7-18 12:56:08 |只看该作者
【2025年07月18日】 天气:晴
昨天下午领命去听了一期政企联合举办的分享论坛,三个小时无缝衔接,听得人头晕脑胀,放学出来准备导航回家的时候,发现隔了一条公路刚好有个公园,于是去公园散步逛了半个小时,人少,安静,真是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去处~
一个多月了,两株辣椒像是半点个儿也没长,难道是因为天气太热了吗?还是品种问题...总之和教程说得不太一样,香菜就更惨了,歪东倒西,奄奄一息,栀子花没有什么变化,前两天又买了一盆茉莉跟它作伴,目前只有薄荷好生养的很,多余的分枝减下来,往水里一插就能活,以至于现在已经从2盆分成6盆了。想自己以前还笑过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自己上手也是不过如此。
上午整理了一部分会议纪要,下午再磨一磨,保洁阿姨今天愁眉苦脸的,问了一下,回复给我也整无语了,因为阿姨在收掉办公室垃圾后,攒了些瓶子当废品卖,被老板的爸爸碰到了,把她给骂了一顿,阴阳怪气说不知道她卖的什么东西,怕她倒卖公司里的东西,她解释了是办公室捡的瓶子,老爷子还是挂着脸,一副宁可扔进垃圾桶,也不给她赚这个外快的态度,一毛不拔倒也不必如此吧,天天板着脸活像人人都欠他钱似得就算了,这种时刻盯着把员工都当贼一样的作风,让人窒息。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愛意隨風起。 + 9 450

总评分: 金币 + 9   查看全部评分

愿你每一岁都能勇敢无畏,自成山海。
鲜花(17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