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找回密码
 注册

【好友拼拼】人人都以为它是洗碗布,偏偏它最争气,偷偷“写”了好几篇论文

查看: 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衣食住行] 【好友拼拼】人人都以为它是洗碗布,偏偏它最争气,偷偷“写”了好几篇论文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签到天数: 115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金币
3220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433
精华
0
鲜花(0) 鸡蛋(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27 23:58: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许多家庭的厨房里,丝瓜络是最常见的清洁工具之一。它轻便、耐用,用来洗碗去油的效果很好,不少人觉得丝瓜络比传统的海绵还要好用。
然而,丝瓜络的价值远不止于此。科学研究表明,这种来自植物的天然纤维材料,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和力学性能,还在净化污水、隔热降噪等方面有独特作用,甚至还能被制成新型能源和医用材料。
那么,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纤维,究竟凭借怎样的结构和成分,拥有如此多样的功能呢?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非凡的天然材料
丝瓜(Luffa aegyptiaca)是葫芦科的一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印度,在唐末宋初时自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本草纲目》记载“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如今,丝瓜已作为夏季蔬菜广泛栽培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丝瓜成熟之后,其外皮会变干变硬,等其种子干燥之后,去皮去籽,留下的纤维骨架就是人们常说的丝瓜络。
丝瓜  方丽英摄
从微观结构上看,丝瓜络具有典型的天然多孔纤维特征,是植物界中少见的三维网状材料之一。虽然肉眼来看,丝瓜络只是一团纠缠在一起的纤维,但在显微镜下,它却会呈现出精细而复杂的三维多孔结构:它的外层纤维呈环状分布,内层纤维纵向延伸,中间层则纵横交错,形成许多相互连通的孔洞。
这种结构既轻盈又坚韧,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丝瓜络的密度仅为 0.56~0.92 g/cm³,比水还轻,而拉伸强度可达 385 MPa,相当于一根细细的丝瓜纤维能吊起好几瓶1升装的大瓶可乐!
丝瓜络的宏观结构(图A)与纤维的微观结构(图B,C,D)(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而从成分上来看,丝瓜络也是一种以天然高分子为主的复合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约占 82%)、木质素(约 11%)和半纤维素(3–5%),还含有少量黄酮类、皂苷和多糖等天然活性物质。这些组分使它既具一定的生物活性,又能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不会像部分塑料造成持续的环境污染。
正是这些独特的结构与成分,使丝瓜络不仅能在实验室中展示性能,也能在建筑、环境乃至能源材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建筑小能手
研究者利用丝瓜络多孔、轻质和高强度的结构特性,尝试将丝瓜络与石膏、水泥或天然纤维等材料复合,用以开发兼具保温、隔音和环保性能的新型建筑板材。
丝瓜络制作出来的板材在保温方面具有极大优势,这与丝瓜络纤维交织形成的孔隙结构密不可分。显微观察表明,这些孔隙的直径大约在 50–200 微米之间,分布均匀且相互连通。孔隙中充满了静止空气,而空气的热导率极低(约为 0.026 W/(m·K)),远低于大多数固体材料。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空气层能有效阻断热量的传递;而且这些孔隙尺寸足够细小,不会形成明显的气流通道,因此能抑制对流带来的热损失。
这一特性使丝瓜络在复合板材中起到高效保温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掺入丝瓜络纤维的石膏板,其导热系数可比纯石膏板降低 20–30%,在相同厚度下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
另外,丝瓜络制成的板材在隔音方面也表现出色。声音在空气中以振动的形式传播,而多孔材料的吸声机理主要依赖于能量耗散。丝瓜络的三维网络结构恰好具备这一特征。当声波进入板材后,会在纤维孔隙间反复反射与摩擦,其能量逐渐转化为微量热能,从而削弱声波强度。
丝瓜络复合板材的声吸收系数在中低频段(200–1000Hz)表现尤为突出,这个频率范围正对应日常环境中最常见的噪声类型,如交通噪声和人声。与传统岩棉或聚苯泡沫相比,丝瓜络材料不仅吸声效率更高,还避免了玻璃纤维类材料可能产生的粉尘污染与皮肤刺激问题。
实验表明,在相同厚度条件下,丝瓜络—石膏复合板的平均降噪系数(NRC)可达到 0.65–0.75,已接近部分专业吸音材料的水平。
丝瓜络材料吸收声音的原理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此外,丝瓜络制作的板材还更加节能环保。与传统的聚苯乙烯或聚氨酯保温材料相比,丝瓜络复合板材的生产过程更加节能。由于不需要高温高压成型,能耗可降低约 30%。同时,丝瓜络来源广泛、可再生,其纤维在自然条件下可在 6–12 个月内完全降解,不会产生微塑料或有毒残留物。在建筑拆除或更新过程中,这类材料能够被回收或直接堆肥处理,减少建筑废弃物的环境负担。这些特性使丝瓜络复合材料被视为一种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可持续性材料选择。
最后,虽然丝瓜络属于植物纤维,其本身易吸湿膨胀或在潮湿环境中发生变形,但目前科学家也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了丝瓜络板材的耐久度。在与石膏结合时,石膏晶体可渗入丝瓜络的孔隙中,形成稳定的物理嵌合,提高板材的整体强度和抗压性能。与水泥复合时,通常会添加少量硅烷偶联剂,以增强纤维与无机基体之间的化学结合,从而提高耐久性和抗裂性能。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以黄麻或麻秆纤维作为增强填料,与丝瓜络共同构成多尺度纤维网络,使复合材料在保持轻质的同时兼具较高的结构强度。
天然净水器
除了在建筑领域展现出的物理优势,丝瓜络的化学性质也同样值得关注。它的表面活性基团使其在环境治理,尤其是水体净化中具有独特潜力。
现如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合成染料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影响。而研究表明,丝瓜络凭借其多孔纤维结构和表面活性基团,能够有效吸附并去除多种污染物,是一种性能稳定、来源广泛的天然吸附材料。
丝瓜络能吸附污染物的机制主要包括物理截留和化学吸附两个方面。纤维交织形成的孔隙孔径分布均匀且连通性良好,引导污水在流经时形成复杂的流动路径,从而促使悬浮颗粒和染料分子被截留或滞留在孔隙内。同时,丝瓜络的比表面积较大(1.2–3.5 m²/g),为吸附反应提供了充分的接触界面。
在化学层面上,丝瓜络表面的纤维素分子含有大量羟基(–OH)基团,这些基团能与溶液中的离子或极性分子形成氢键或静电作用。例如,亚甲基蓝等常见染料带正电,而丝瓜络表面在水中呈负电性,两者之间的电荷吸引能促使染料分子被牢固吸附到纤维表面。对于铅、镉等重金属离子,也能通过类似的络合或离子交换作用实现去除。
丝瓜络对染料和重金属的吸附机理(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丝瓜络材料的另一优点是可再生利用。吸附饱和后,只需将其浸入稀盐酸或乙醇溶液中,即可破坏吸附键,使污染物重新释放到溶液中。经清洗、干燥后,丝瓜络仍能保持较高的吸附效率。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五次循环使用,其染料去除率仍能保持在 55%以上。这种可循环性显著降低了材料成本,也提高了其在实际水处理过程中的可行性。
与活性炭、树脂等常见吸附材料相比,丝瓜络无需复杂的制备过程,且在使用后能够自然降解,不会产生新的固废污染。正因如此,它被视为一种兼具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天然净水材料,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与中小规模污水净化的应用探索。
材料界的新宠
除了净化水体、改善环境,丝瓜络的研究还延伸到更前沿的材料科学领域。
研究者发现,经过高温碳化处理后的丝瓜络能够转化为多孔碳结构,这种材料同时具备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与机械稳定性,可用于制造超级电容器、电磁屏蔽材料等功能器件,因此成为能源与电子材料研究中的新研究方向。
高温碳化处理后的丝瓜络(图片来源:Carbon)
碳化处理的核心在于保留丝瓜络原有的三维骨架。高温下,丝瓜络的有机组分分解为碳质骨架,而原先的孔隙结构得以完整保留甚至进一步扩展。由此形成的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可达 1000m²/g,相当于一克材料表面展开后约有一个足球场的面积。这种极高的比表面积意味着能够容纳更多电荷,使其在超级电容器中表现出优异的储能性能。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储能装置,能够在几秒至几十秒内完成充放电。它的能量来自电极表面与电解液离子之间的电荷积累,而非化学反应,因此循环寿命极长,充放电次数可达数十万次。虽然单个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远低于锂电池,但其功率密度极高,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或吸收大量电能,常用于电动车的能量回收、应急电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电压调节等场景。
而实验结果显示,以碳化丝瓜络为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在电流密度 0.1 A/g下比电容可达约 107.4 F/g,在反复充放电 5000 次后,仍能保持 92.6%以上的电容性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超级电容器。
除储能功能外,碳化丝瓜络也在电磁屏蔽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其导电的碳网络能够反射和吸收电磁波,而多孔结构则促进多次散射,从而实现高效的屏蔽效果。将碳化丝瓜络与碳化硅(SiC)或石墨烯等材料复合后,屏蔽效能可提升至 60–70 dB(一般民用设备机箱的屏蔽效能在 40dB 左右,军用也才 60dB 左右),并能在 300℃ 高温下保持稳定。这种特性使其适合用于电子设备外壳、传感器防护层以及高温环境中的电磁防护装置。
与常规金属屏蔽材料相比,丝瓜络基碳材料具有轻质、柔性和可加工性强的优势,同时原料可再生、制备工艺能耗低。它展示出天然生物结构在先进功能材料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绿色储能与电磁防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是现代生物材料
除了在能源与电子领域的应用外,丝瓜络的天然结构和生物相容性,也让它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展现出新的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丝瓜络所含的皂苷、黄酮、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及一定的抗菌作用。
在近年的研究中,科学家开始探索丝瓜络在现代医学和组织工程中的新用途。由于丝瓜络具备天然的三维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可作为细胞培养的支架材料,用于软骨、皮肤等组织的修复研究。实验表明,经过脱脂、灭菌和交联处理后的丝瓜络能为细胞提供稳定的附着表面和营养通道,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其性能与部分人工多孔聚合物相当。
此外,丝瓜络独特的结构还被用于仿生医学模型。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丝瓜络的天然孔隙结构,制备出可调孔径的“仿丝瓜支架”,用于构建肿瘤组织模型。这类支架能模拟肿瘤细胞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形态,为药物筛选与细胞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受丝瓜络启发的模拟肿瘤组织支架制备过程(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在材料学前沿领域,丝瓜络的结构也启发了新型医用膜材料的设计。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丝瓜络的网状结构,合成了一种厚度仅约 70 纳米的聚合物膜。这种材料在干燥状态下刚度高达 11 GPa,但在湿润环境中又能保持柔软,可随 pH 值变化调节孔径大小与表面电荷。该膜可用于高效过滤病毒和细菌,并具备良好的抗菌与抗病毒活性,在医疗防护和环境净化领域均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
这些研究显示,丝瓜络正在从传统药材逐渐转化为一种现代生物功能材料。它的天然结构不仅可被直接利用,也能为新型仿生材料的设计提供灵感,成为连接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的一座桥梁。
结语
从厨房中的清洁用品到实验室里的功能材料,丝瓜络的研究展示了自然结构的多样潜能。它轻盈而坚韧的纤维骨架,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兼具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的材料原型。如今,丝瓜络已被应用或用于探索净水、建筑、储能及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材料。
它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许多创新并非来自全新的发明,而是源于对自然结构更深入的理解与再利用。当我们下次在厨房里使用丝瓜络时,也许会意识到,它不仅是一块洗碗布,更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启示。

【来源:科普中国】
鲜花(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签到天数: 43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金币
23861 枚
威望
1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1692
精华
0

书香宝贝勋章 出勤勋章

鲜花(1) 鸡蛋(0)
2#
发表于 2025-11-28 00:42: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这连丝瓜都吃不上,更别提什么丝瓜络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鲜花(1)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