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到天数: 494 天 [LV.9]以坛为家II - 金币
- 195637 枚
- 威望
- 1394 点
- 好评
- 2 点
- 爱心值
- 7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11115 点
- 帖子
- 11515
- 精华
- 0
 鲜花( 591)  鸡蛋( 50) |
本帖最后由 虹林之西 于 2025-8-20 11:37 编辑
夏天没事总喜欢捣鼓捣鼓,比如自制甜品。之前分享的都是比较成功的,这次说一个不太成功的“买家秀” :)
话说,天热总想吃点清凉解腻的,看到坛友分享凉虾(好像也叫面鱼儿)后,心就有点痒痒的。加上不久之前,我才刚刚成功手搓出了一盆冰粉,信心正是高涨的时候,于是蠢蠢欲动,起了自己也挑战一下自制凉虾的念头。
既然决定要做,那就认真对待。我特地打开百度,搜了好几个制作视频,挑了一个用料最精简的教程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教程里那位大姐语气轻松,动作麻利,从调浆到出锅好像用不了几分钟的样子,整个过程清清爽爽,一副“有手就能做”的从容。我心想,这回肯定稳了。
先说说我选的这个凉虾家常做法,给也想尝试的朋友一个正经参考:准备豌豆淀粉和米淀粉一百克左右(也可以用纯红薯淀粉或者木薯粉代替,但据说成品口感会没有这个好),倒入一碗清水把粉调成稀浆,需要搅到完全没有疙瘩为止(这个步骤一定要耐心,否则成品口感会粗糙)。接着,将调好的粉浆倒入小锅中,全程开小火加热,一边加热一边不停搅拌,这个过程中粉浆会慢慢变得浓稠,变得有点粘性,成为半透明的米糊,当米糊冒出大气泡、开始“挂铲”时就差不多可以熄火了。然后是最关键的一步,“漏虾”。要准备一个漏勺,视频里说这个漏勺孔不能太细,不然米糊漏下不去,也不能太粗,否则形不成“小虾”的样子,我自己用的是一个火锅漏勺(但最终的实践证明,这个火锅漏勺的孔还是稍大了)。准备一大盆冰水(冷水也可以,但加冰一定效果更好,能立刻定型,还让成品口感更筋道),将煮好的热米糊倒入漏勺中,一滴一滴从孔中漏进下方准备好的冰开水里(如果米糊太浓稠,滴漏不太顺畅的话,可以另外拿个大勺用背面轻轻按压),就会自然形成一头圆、一头尖的“小虾”形状(此处吐槽一下我做出来的,是一个个“大蝌蚪”,因为使用的火锅漏勺的孔有点大了,而且米糊煮得有点浓,拿勺子压得大小不匀)。当然,不管是“小虾”还是“大蝌蚪”,看着它们晃晃悠悠地沉底,还是觉得挺可爱的)。全部漏完后,将凉虾在冰水中浸泡五到十分钟,完全冷却定型后捞出控水,再配上红糖水、花生碎、山楂片、水果块等配料,或者配上酒酿,就是一碗冰甜滑糯的消暑点心了(当然,也可以调成咸口的,换成生抽、陈醋、辣椒油、蒜蓉、香菜等配料)。
上面那段看着挺简单吧,理论上也是这样没错,但真实操作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买家秀和卖家秀是不一样的(当然,应该是我自己的问题)。。网上的教学视频看着好简单,过程也清清爽爽,可实际上自己动手了,才知道麻烦之处。准备“漏虾”时,舀米糊、压米糊手忙脚乱的,几滴热米糊溅出来烫到了手。凉虾的形状也是一言难尽,完全没有“头圆尾尖”的灵巧模样。最讨厌的是,米糊黏乎乎的,牢牢粘在锅壁上、漏勺压勺上和我用来接冰水的盆子周边(事后反省,如果使用不沾锅具来做,是不是会好一些),灶台区域变得一片狼藉。可以说,我是一边做一边后悔:等会有得收拾了。。果然,清洗起来是真费劲呀,手上都糊上了一层浆糊,强迫症人士可太难受了。。对我知之甚深的母上评语:自找苦吃(完全无法反驳啊嘤嘤嘤)。
最后虽然也算成功做出了一碗凉虾(或者叫大凉蝌蚪哈哈),吃起来也确实冰凉滑溜,但回头想想那麻烦黏手的过程,感觉实在不太划算。
以后想吃凉虾的话,还是直接买现成的吧,别挑战了:)
【补充】据说,甜口的是凉虾,咸口的是面鱼儿,使用的粉料有点不一样,但我想,既然制作过程差不多,那么黏糊的结果应该也是类似的,供参考了:) |
-
总评分: 威望 + 1
金币 + 7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