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找回密码
 注册

为什么中国人是「一个团队带一个孩子」,外国人是「一个人带一个团队的孩子」?

查看: 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水水] 为什么中国人是「一个团队带一个孩子」,外国人是「一个人带一个团队的孩子」?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440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1667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2
精华
0
鲜花(0) 鸡蛋(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9 14:17: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说个实例:
我之前的英语老师。一个澳洲的老爷子。和我聊起来的时候也说,他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养个小孩会忙不过来。他说他的作息基本上早上面包吐司加奶油色拉,高兴么煎个蛋煮个咖啡。衣服设定好在早饭的时候洗,吃完饭,几个孩子和他分别收盘子,拖地,晒衣服。弄完了上午一家几口人还能打个球什么的。中午来个面,或者批萨配土豆泥,色拉或者汤(汤一般买个罐头再往里面扔点新鲜蔬菜。)吃完放水池,下午熟睡的午睡,做作业的做作业。看书的看书。晚上同样,搞点吃得的然后把一天的碗扔到洗碗机一口气洗完。衣服收好。夜里聊聊天,看看书就睡了。他说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忙的。
和他聊下来以后我感觉,


我们做饭前后花费的时间长。主要是做饭的方式往往依靠人力手工,他们白天的两顿基本上是吃冷的。(这老爷子挺强调作息的。他说他不喜欢早午餐。说他自己是农民孩子出身的。从小早起惯的。也算一个异类。)往往用买现成的或者半成品。通过烤箱和微波炉。制作过程不需要全程在一边翻炒监督。空出来的时间还能做更多其他的事情。然后把一天三次的碗一次用洗碗机洗掉。而不是吃一次洗一次。

让孩子的参与。就老爷子自己说。他记得他的几个孩子6岁怎么说都开始全程参与家务了。家里绝对不是他孤军奋战。倒是他常常在一边喝咖啡看书。孩子在家里忙这个忙那个。(拿他的话来说。孩子那个时候笨手笨脚,活分配好了。每个人干自己的。先干完就休息。)

不刷存在感。这个是老爷子自己和我说的。请别喷我。他说中国女性在家里做得很累,很多程度上她们喜欢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下来,然后做得很仔细。仔细到老公没办法做到这个程度。以体现自己的重要性。他说他的学生有和他说她们每天都要擦灰,洗厨房台面,一遍遍的扫地拖地板,整理房间。他觉得有些事情几天做一次就够了。有特别小的孩子在玩的时候,那就让出一块地方让他乱着好了。这种忙总感觉花了几倍的精力和时间来达到那么一点点的优越感。老头说。这是他最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

作为一个全职奶爸,我以男性的角度来说说。我觉得妈妈最难逾越的一个问题就是放手教育。看着她还不会用筷子或者调羹的时候吃得桌子和身上都是。洗碗时候洒得到处都是。端盘子的时候打翻东西,打碎碗。我觉得这种事情绝大多数家长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没法接受的。说实话,我觉得很多爸爸都不一定做得到的。这样说因为现在我女儿六岁。很多家务已经开始让她开始承担了,现在我是越来越不忙了。真的。
以上手机打字的,再补充。
首先,孩子必须自己带。完全完全的自己带。我们家老婆出了月子我就辞职带孩子了。养孩子有很多的细节。需要一点点的累计。我一直觉得养孩子是一门高科技的事情。从科学喂养,到儿童心理学。这里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很多有哪些适合家长学习的儿童教育书籍? - 知乎用户的回答。每个孩子都会有其个体的特性和气质。作为父母是有责任去尽可能的了解孩子的行为模式和成长进度的。当你知道你的孩子会做什么,做得好什么,做不到什么。很多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孩子闹,不听话,莫名其妙等等。更多的时候,家长觉得累是在和孩子的天性“较劲”。她要探索,要尝试。就必定伴随大量的失败,大量的破坏和混乱。你阻止这一切发生。她就始终过不了这关。或者各种发展不完全。那她成长到下一步的时候还是需要去面对这些问题。同样会更多的破坏更大的混乱。于是,家长就觉得很累。孩子觉得很委屈很愤怒。于是,她情绪需要发泄。不再是学习,而是单纯的发泄性的破坏,那家长还得兜着。我觉得绝大多数家长所谓的累的根源就是这个。
在前者的基础上,认真的学习。教育孩子绝对是一种高科技。就像数学。你用列举法解题。小学低年级可以。再往高年级了呢?育儿也是。如果现在家长对于孩子的观念还是她闹了就哄一哄,塞个玩具不让她哭。不听话了就呵斥。我只能说这样的家长别说及格。去幼儿园重新开始学会说话了再来读大学吧。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自己就这样重新训练过自己。把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录音录下来。然后回放了再听听。就会发现,里面那个人怎么话那么多,那么爱指挥孩子?不断这样调整了一年多,我才学会安静的观察孩子。像诸如这样的训练还有许多。而且还伴随着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很多时候,带孩子看着不累是因为,背后的内容想明白了。各种场景都预备好了。在很多事情发生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例举一下,
1我和我女儿说好几点活动结束。女儿不会拖,原因是,我在一开始就和女儿说。我们再玩十分钟,然后拿手机倒计时。时间一到,手机响了,我们就走了。从第一次开始就这样。就不会有哭闹着不走的状况。
2孩子吃饭,我每天内心数好她吃过的东西,有时去到朋友家或者老人家零食吃多了。我很清楚她还有多少剩下的饭量。吃不下是必然的,那就不吃了。也就不会有逼着孩子吃饭,孩子不停哭闹的问题。
3买东西,出门前说好这次预算给她买什么,我们大人要去买什么。别的东西不买。看再久也不买。所以出门买东西她就直奔主题,我也直奔主题。然后两个人找个地方等妈妈。现在女儿固定零用钱,但有些诸如糖类。我的观点就是,钱是你的,但是这种规定一天不能超一个,生病等时候不可以吃的规则不可以违反。钱是一种力量,但小心使用,不要伤害到自己。)

老一辈强的是养育(但说实话,我的体会是就这个方面,他们也其实有众多误区)。但是说到心理成长。说到教育。说到展望未来人生。我不是不尊重前辈们。但是,就他们的教育背景。里面能有高境界的凤毛麟角。我想现在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专业专业再专业。做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请问,你觉得这个如果是个职业的话,需不需要非常非常的专业呢?别把自己孩子不当回事。去图书馆看看儿童发展心理学。我说实话,我觉得不比我原先的建筑专业简单多少。

我也想告诉那些个想和我说:“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长大了么?老人带孩子有经验”的话的人。你也许没有想过,如果换一种教育。你也许会强过你现在百倍你信不信?以前父辈时候的夭折率和现在孩子的夭折率我劝你去查查,你就不会说老人带孩子有经验了。没出事不代表他们带你孩子的时候就是好的。很多时候,你一直生活在一个风险概率很高的模式里面。自己可能全然不知。科学的养育和教育,最基本的就是把自己孩子放到一个风险更低的概率里。(最常见的例子,给孩子坐安全座椅,不乱窜马路。)

再扯远一点,我虽然强调不要去抢赢在起跑线上,但是。作为父母应该具备做父母的资质。你可以是路盲,可以是不会家务。但请一定要去学会做父母。否则没有权利和资格评论社会各种的阴暗面。因为做这些事情的人的背后绝大多数都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关系。

最后一点,应该、一定、必须是没有谁比你和你妻子更了解你孩子的性格。养育这个事情请绝对绝对不要外包。半路拿回来,绝对捂不熟。就我有限的样本和观察时间来说。就算双胞胎,每个孩子的行为模式都是可以用截然不同来形容。我可以说孩子和孩子的差别是巨大的。如果父母不去了解她理解她,不能把握她心理规律的话。累是必然的。因为父母一没有打生下来就和孩子建立足够完整的关系。她不了解你,你不了解她。她不被理解就发脾气,她发脾气了你就烦躁。怎么可能不累呢?引用和改编斯宾诺莎的话,不要打、不要骂、要去理解。
======================================================================
关于夫妻关系和家庭这个平台

养孩子一定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的心力有限。交替上阵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头两年是会比较辛苦。这里我也要说说爸爸的角色必须积极加入。也许爸爸一开始没啥感觉。毕竟不是骨肉相连过的。但是作为父亲的角色绝对不是蜻蜓点水的哄哄孩子就结束了。在我看来。有几点

一,夫妻首先要能够正常有效沟通。这个有问题。先去读读余世维。互相要是各种理解不能的话。您们还请回去把结婚时候的誓言好好的背背熟。想想这些个字放一块是神马意思。别把这点意思搞得没意思。
育儿观念求同存异。爸爸有爸爸的模式,妈妈有妈妈的模式这很正常。孩子也很会适应。我认为孩子只有在这两混水里面了解男人女人的处事方式的差别。这在大同基础上有不同很正常。和妈妈在一起用妈妈的方法,和爸爸在一起用爸爸的办法。孩子就会知道做事处事就不是单一线性的了。但夫妻之间不要为这种事情打得各种不可开交。这样对孩子未来的婚姻观就会做出不好的榜样。你们如何行为,就是身体力行的教孩子如何和未来的另一半如何相处。夫妻之间的内耗。也是累的因素。

二,现在社会上很多时候是男方家长和女方家长在玩木偶戏。夫妻两个不断的要去按照各自家长的要求来生活。我看各种小夫妻的各种不自由。都是按照家长意思要有个稳定的工作,要有房有车的去攻**。拜托你们有点脑子好吧?这是你的家,你是家里的男主人,你是家里的女主人。谁有权利指使到你家里自己的事情来了?这是我女人,这是我男人。除了我,谁都不许说三道四。家里钱怎么管,怎么花。是我们两自己事情。过好过坏我们自己担着。我跟她睡一张床,她人好人坏我不知道谁知道?不要随意进来指手画脚,非把两人搞到离婚了还来一句:我是为你好。中国家庭最可怕的就是夫妻双方的个人思想和经济的不独立。不停的因为外因导致内耗。这也是一堆人搞得非常累的最大问题。在这一点上,我和妻子深有体会。这也是我非常强调孩子自己带的重要性。不要把自己家里的话语权让给你的长辈。你的生活不应该被他人指染。而且很多时候这种来自长辈所谓的“爱与关怀”是破坏性的。如果有谁觉得我这段看得不适的话。那请自觉绕行。我不会与你讨论这个对错问题。

三,在前二者处理好的前提下,向更高阶发展。夫妻各自发展自我。作为老公不要守着自己固有角色。老婆也不要守着自己的固有角色。突破源自观念,教育,文化,宗教等等各种思想上面的定势。就会发现生存没有那么线性和唯一。而且不会像老一辈那样说的可怕。突破了这些思想上的禁锢。也就不存在什么不必要的压力。养孩子也更自信和放松。我时不时的会被问到。你家孩子怎么穿这么少啊?你家孩子怎么光脚啊?你家孩子怎么玩泥巴搞这么脏啊。时间久了,就渐渐变成了。这小孩真抗冻,小区里面都病了。这小鬼还每天出来玩;你看人家妹妹这么小就会玩这个;你看人家妹妹都不要爸爸抱;你看人家妹妹一喊就回家;你看人家妹妹坐在那边多安静;你看人家妹妹吃饭自己吃。还有:你看人家爸爸一个人带孩子出来玩一点事情都没有。。。。。
我想说的是。正是我从来不拿别人孩子来比对和羞辱(在我看来对孩子来说就是羞辱)。所以我孩子不是这样子的。当一个人活在不自由里面是不会觉得自己不自由不舒服的。让他从不自由里面出来他到会是各种不自在了。


======================================================================
再次更新,有朋友问起对于孩子的底线。

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像很多孩子的问题一样,底线是个表现,这个表现的背后是依靠一个系统来支持的。看来是可以用一套列表来解决,但是未必合适所有人。

我的建议是,首先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她现在是个什么样的行为模式,父母说什么话,她会有什么反应,她能够做到做到哪些事情,不能够做到那些事情,那些事情成功的几率高,那些事情成功的几率低。尽可能的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心理学至少有入门级的认识。诸如:知道人在失败后会害怕(特别是如果家里面已经用语言呵斥或者体罚来作为惩罚的话),会说谎保护自己。当在交际活动中出错会觉得很丢面子,会需要自己安静或者找个人发泄(这就涉及到孩子的行为模式),等等。然后明白了这些,你也就很能够一语中的了。我会在女儿有个情绪缓冲了以后,和她说诸如以下内容:亲爱的,你知道这个事情这样了接下来我们一般会怎么办么?或者,我十几岁的时候还搞砸过这个事情,我当时是……如何如何。(这中间的选择就是要看孩子当时是如何一个状态)。惩罚是为了什么?我的理解是让孩子记住不要再犯(当然很多家长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比惩罚更好的方法有没有?我觉得是让孩子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去收拾自己的错误。

最后是回述自己的童年,想想自己当时遇到这样的状况的时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希望大人如何对待自己?没有人可以比你更了解你了,而没有人比你孩子更像你了。这也是为何要自己养孩子的重要原因。这样你才会去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里面,因为这本身很大一部分也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没有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底线列表,因为她一直是会需要更新的。另外,我也得说一句,我的底线真的很低,和我在一起的国内家长很多人是没法接受我的底线的。拿我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在一边静静的看着孩子一点一点的把家里弄到难以收拾。因为在我眼里,只要她需要练习,她的能力在提高。这点混乱,我是必须接受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因为她熟练了,不会轻易出状况了,出了状况她也知道如何处理。我就不再边上观察了。这已经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了。以至于,我常挂在嘴边的各种小故事。我洗澡忘记拿拖鞋了,洗完发现拖鞋对着我出来的方向已经放好了。我在学校里面游园会参加公益劳动,女儿先帮我买好零食和饮料,安顿好我后自己再去疯玩。(我想,说这些就够了吧?)

又说了一大堆,偏题也越来越厉害了。正一正题,带孩子的困难很大方面,我觉得是和孩子沟通层面的,父母在建立秩序,孩子在破坏秩序。这是导致很多人觉得带孩子累的主要原因。我们传统的很多观念很严重的限制了这种沟通效率。而且还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不必要的“多方会谈”让沟通愈发复杂化,这是为啥国内一群人带不好一个孩子,北欧和北美一个人能够带一群孩子这种差别产生的根本原因。
鲜花(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