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找回密码
 注册

【原创】《敛财人生》作者:林木儿(三观合无脑残双商均高停不下来的综穿文)

楼主: 串串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浪漫言情] 【原创】《敛财人生》作者:林木儿(三观合无脑残双商均高停不下来的综穿文)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金币
277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47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30) 鸡蛋(0)
1#
发表于 2017-4-18 09:23: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an0919 于 2017-4-18 09:29 编辑

跟LS一样,差不多看到清穿的60%进度我也弃了,简直……完全不能忍

从我看的进度来讲,双商均高这一点,人设应该是这样的,但是看着没觉得

最重要的是,踩八捧四太过分了,虽然我不是八爷粉,但我绝对是四爷黑,简直三观不合
一看作者就是喜欢四爷的,这我理解,萝卜白菜嘛,四爷粉也是不少的,毕竟不是没有亮点
但我从没见过这种一打到底的无脑黑
所以四爷就是爱护手足重视亲情(这一点我绝对不同意!!),聪慧敏锐,为国为民,体贴包容,深情……呕,我快要说不下去了,这TM是个完人吧?
行吧,你喜欢四爷我知道了,但至于就把八爷写成个伪善、薄情、无义、算计……的人么?
凡是跟着八爷的,就没一个是实心的,九爷是因为脑袋坏了,十爷是因为暗藏算计,十四是因为……不想跟四一起,我呵呵你一脸啊!
所以跟着八的全是智商掉线、情商捉急、野心挺大、手段拙劣,全方位立体无优点的二货是吧,就这么还被八爷毫无兄弟情的各种算计,跟着八的是被NC光芒闪瞎了眼不成?
只要跟四别苗头的,八那就是个漆黑如墨毫无亮点的小人,十四就是个不知所谓双商掉线欺软怕硬恩将仇报的神经病……这TM还需要夺位嘛?你家完美的四四光站在那里等着主角光环哐当一下带着皇位砸中他就可以了吧?
虽然所有文都不外乎洗男主黑反派,但把男主直接定成毫无瑕疵的圣人,把反派写成一无所是的奸邪……
这爽度大约是给中小学生欣赏的?
总之我欣赏不能。

成王败寇可以,一抬一贬可以,但将八踩到低抹黑到家来反衬你心爱的四……说句不好听的,我觉得略下作
弃了。
鲜花(3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金币
277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47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30) 鸡蛋(0)
2#
发表于 2017-4-20 05:56:0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an0919 于 2017-4-20 05:58 编辑
eysisa 发表于 2017-4-19 10:45
哈哈,我还好,我是先跳了清穿世界然后入坑的,因为也是不喜欢看清穿小说……清穿日常也不喜欢。唯一能看进 ...


大约是个人喜好问题吧,我不喜欢小说里动不动拿历史上的真人说事儿。
客观一点还好,像这种凭借个人好恶直接把自己不喜欢的踩到烂泥地把喜欢的恨不得捧到天上的……我委实喜欢不起来,有一种肆意污蔑的感觉。
当然了,我知道,肯定很多人说这是小说啦戏言啦计较太多没意思云云,但一本《三国演义》让多少人对真正的三国历史有极大的误解?即使到现在,大多数人以为的三国历史,还是一本以捧蜀国踩吴魏的迂腐书生刻意篡改编写的小说为主。
特别是现在这种信息时代,一个不负责任的言论可能就让很多人不加考证的信以为真,一个随便乱写的人以讹传讹就很可能让部分人云亦云的人对历史真人产生误解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比较迂腐的,青史留名之人,生前都不容易,死后也不应该红口白牙被后人肆意扭曲,真的要写,还是要抱有慎重尊重的心尽可能负责任的写,即使说是考究不到位也可以,但不能因为一己好恶便乱做歪曲,这是态度问题,也是品性问题。
实际上,如果不是这文一开始定位就说的“平行空间”,我可能看不到60%就会怒摔了。
对于一个喜欢历史、尊重历史的人,这一点是我看小说的底线。

当然了,我没有说不同意我就不可以的意思,只是权且解释一下我前面为什么那么激动吧。
鲜花(3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金币
277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47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30) 鸡蛋(0)
3#
发表于 2017-4-25 01:21:4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an0919 于 2017-4-25 01:51 编辑
占心师 发表于 2017-4-24 23:58
其实四和八是谁都没放过谁啊?他们结仇根本不是雍正登基前,而是登基后
雍正雍正登基前走的是低调路 ...


我的重点不在“慢慢打压”,而是“细碎折磨”。
大张旗鼓不留脸面那都是可以接受的,再不留脸面会比李世民篡改史书恶意污蔑更狠?再恶毒会比李世民抢夺兄嫂强纳弟媳灭人满门要过分?但是一个男人,对付仇敌,而且是血亲,用妇人手段零碎折磨,那就没什么意思了,又是械琐又是暴晒又是改名的……杀人不过头点地。
作为皇帝来讲雍正其实是很不错的,某种程度上是超过康熙老年甚至中年的,但是他的性格包括他的执政特征,我觉得吧,给人一种很妇人的感觉,比如心眼儿小过于计较声名,细碎唠叨较真,还专门写个书驳斥那些污蔑言论,萌是挺萌的,但透着一股小家子气。最后还是乾隆给他收拾了首尾。乾隆好大喜功不知所谓不假,在这一点上显得比他大气。
而且这孩子是典型的“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你说八、九该不该死,要我说我觉得罪不至死,但是四弄死他们俩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就是手段我看不惯。身体折磨和细碎侮辱何者更甚,你觉得比不出来,若要我说,所谓刑不上大夫,况枷锁贱名乎?作为皇子贵胄,被侮辱得太甚了。
再者说了,四是怎么上位的我知道,最大威胁十四不是被他终身圈禁了么?而且四是靠什么博得康熙的青睐?政务处理是一个方面,其实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他表现的非常有兄弟情义,八因病被康熙迁出的时候,是四跑去向康熙苦求探病顺带剖白兄弟情深的——如果真的不是矫诏而是奉旨即位,这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康熙从他的种种作为觉得四上位后会善待诸兄弟。他如果没装这个相我不会觉得他后面翻脸那么惹人反感。(关于奉旨即位这个问题我持保留意见,我只承认当时最合适的继承人确实应该是四)也不用说什么八蹦跶得厉害的时候他在孝子闲人,四一直是这个调调,不争是争嘛,前期为太子办事的时候四有没有发展自己的势力,说句诛心的话,不顶着二的名义冒头他只怕走得更艰难。十三“侠王”的名义是怎么来的?一个扮白脸一个扮黑脸罢了。若是四中间没这个缓和头上没那个旗子,他没可能平顺到二废太子之后再冒头。冒头的时机跟争斗的时机根本不是一码事,你说他扬眉吐气在后面,难道就等于前面就是在混吃等死?这里我不妨说个题外话,《庶女有毒》里拓跋真的原型,我觉得其实就是胤禛。
说来说去我从没觉得八适合当皇帝,这孩子也是传说中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结党、徇私、心眼儿多我都觉得没错,但一个辛者库贱奴所出能让九十十四跟随,你说他没有一点儿人格魅力是不是描写太过呢?九的母亲宜妃是盛宠,十的母亲温僖贵妃更是出身大家,十四是某人的亲弟弟,这一群人能以八马首是瞻也至少能说明一些问题吧,结果就被描写成一个分不清轻重缓急各种算计兄弟而且算计手段拙劣的当场都能被看出来蠢的回到家也就看出来了除了让人心寒没有半点作用明明便于自己势力扩张也要薄情寡义就是不帮好兄弟谋划什么差事……我只是觉得这太扯,总不能这些人都是十年如一日的眼睛都被眼屎给糊住了。我没有说我觉得八就很好很好怎样的,再三说了,不是八爷粉,顶多是比较同情他。
康熙九龙夺嫡这一个烂摊子,我其实没什么偏向的,讨厌四,但也不否认四身上是有闪光点的,而且他也确实是当时最适合继位的那一个,但我就是讨厌他,我觉得他做事太过分。你再跟我争,我也不会改变这个观点的。若说残暴,秦始皇把自己的亲弟弟装进麻袋活活摔死也很残暴,但我觉得至少人说杀就杀,不曾折辱。
说一千道一万,我反感我没有逼着别人跟我一起反感,你这么喜欢四你拿这些观点写文我都不会有意见,我只是不喜欢为了自己的喜好肆意歪曲的,如果现在冒出来一个喜欢八讨厌四的,对四各种无脑黑,我还是会不喜欢的。所以你针对我的这一点,跟我对这个文的意见,其实不在一个点上。但是看你要跟我讨论,那我就一起讨论一下,如此。

鲜花鸡蛋

宇宙无敌机智舞。  在2017-4-27 10:4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宇宙无敌机智舞。  在2017-4-27 10:4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秋成落叶叶成思 + 100 欢迎交流!

总评分: 金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3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金币
277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47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30) 鸡蛋(0)
4#
发表于 2017-4-26 00:03:1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an0919 于 2017-4-26 05:38 编辑
占心师 发表于 2017-4-25 19:50
打压政敌的手段嘛……这只能说是萌点不同了。可能我和你刚好相反,历史上大多数皇帝对政敌都是杀全家, ...


好长……我一点儿一点儿慢慢回复吧。

打压政敌,我还是那个意思,杀人不过头点地,我说刑不上大夫并不代表就不能杀,或者不是与庶民同罪,就算隔壁老李犯了谋逆罪也不过是一刀砍了,何至于改名猪狗?我从头到尾没说过要优待。但并不代表就能不把人当人。

你一直在混淆一个问题,八、九罪不至死也好,罪该万死也罢,你再强调四一忍再忍(而且这一点我是不同意的)也不是他处事恶毒的理由。你论证一个罪犯该死,不代表你就证明了我们现在应该无视人道无视律法中的处罚方式,突然再给他来个凌迟血鹰铁处女神马的……两码子事。

李世民的问题,我是顺嘴一提,我没有任何觉得李世民比雍正好的意思,你光看我的用词我以为也能看出来,相较于雍正我只是厌恶,李世民我觉得已经不配为人。李世民是不是明君,是,但是我恶心死这个人了, 薄情寡义(污蔑亲父、残杀诽谤兄弟,把别人的功勋往自己脸上贴金),刻薄狠毒(参考魏征死后的下场),淫邪虚伪(掠人妻女,篡改史书,开帝王过问起居注先河)……但他还是个明君。我讨厌一个皇帝,跟他是不是明君这个事儿,基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说李世民诛杀太子齐王满门,说句实话,他不得不这么干。当时真正占据优势的是李世民吗?不是!从兵力上讲从帝心所向上讲,哪怕从权柄对比上讲,他当时已显露败绩,玄武门之变,属于抄底反扑,结果是他赢了。强的人未必赢,赢的人一定强,李世民之前各种小动作小污蔑,都是水磨工夫,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敢冒险做这种不胜必死的事儿,赢也有他的道理了。但是这种上台,他不仅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不能不斩草除根,否则那个位置,他坐不稳。他如果不是色心太炽连人家妻妾都要染指,这一点我其实没什么不能理解的。淫人妻女,在哪儿说起来,都是下作的东西。

+++++++
然后再来说说历史误导这件事,你说我还是认的,因为我对清朝的历史,有一种不太走心的态度,大约前期到康熙朝我都还算熟悉,从三藩之乱之后的历史,我确实不能算很了解,这个我认。

所以我首先来跟你讨论一下康熙的儿子受宠和女人后台的问题。

首先吧,作为一个明君,后宫跟前朝相瓜葛,不是什么稀奇事。康熙算是把这件事做到顶峰的人了,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之前我在看这段儿历史的时候,我曾经就冒出个观点,我觉得吧,康熙的女人,特别是几个皇后,那都是死得非常是时候的,她们上位的时候是康熙需要用到她们母家的时候,死都是死在用处不再的关头,阴谋论如我,很好奇这中间有没有康熙的手笔。

无所出的就无视掉,单就九龙夺嫡的时候蹦跶得比较欢的几个人来看,你说跟母妃位份恩宠不挂钩,成反比,我都是不认同的。不成正比是真的,但相当挂钩,处置方法比较复杂罢了。这中间有个很重要的变量你未曾提及,母族势力。

太子,生母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的上位原本就是康熙拿后位换支持的一次交易,孝诚仁皇后生下承怙的时候,后宫以蒙满为尊,老牌世家大族的女儿占得高地,赫舍里氏、钮祜禄氏、马佳氏,或多或少都是凭着自己姓氏身后的能量邀得帝宠,太子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正是三藩之乱的关头,三藩之乱老牌子满族子弟大量伤亡,汉军旗趁机占据了势力上峰,这个转折几乎是康熙后宫从上三旗贵女称霸到汉军旗出身的女子得宠的关键点,说句不好听的,之前康熙睡谁要看姓氏,这之后基本就是随他喜欢了,佟氏一族的上位几乎是踩着马佳氏等老牌子满族军中势力来的,康熙抬举佟家,念旧是一个方面,但绝不是全部。之前除鳌拜,用的是索尼一系的能量,那么除去鳌拜之后,索额图便有了掣肘之嫌,以明珠的出身,抬举起来就是打擂台的,这个时候赫舍里不死,元后嫡子,加上赫舍里氏的能量,前朝江山又不稳,真是很容易出岔子。偏偏这个时候,赫舍里死了,且康熙还不给胤礽一个养母,人家亲自带,为了赫舍里血脉的这一个金尊玉贵的苗儿,索额图就必得以皇帝马首是瞻,年幼的阿哥想在深宫中长成,只能靠君父呵护,这份呵护要价几何,该明白的人心里都明白。

大阿哥母亲惠妃出身纳喇氏,到底跟明珠父子是什么亲戚关系史书记载很乱,金台石之后是肯定的,说母族势力应该算大,但她并不是要紧的嫡支一脉,在明珠未成气候之前,并没有什么突出,到底是伏于赫舍里氏和钮祜禄氏之下,真正纳兰一族兴盛之势起,到纳喇氏在后宫地位渐隆,也正是康熙十三年后的事,康熙十三年元后殁,钮祜禄氏上台,纳喇氏冒出来制衡了谁?平衡了谁呢?大阿哥你说他多得宠,是看不出来,康熙对他一直是比较打压的,但如果康熙真的没有借以制衡的意思,八放不到惠妃宫中,明珠也不会废而不杀,看康熙废八就知道了,他要弄残一个人,那真的是残到底的,他不想让大阿哥跟太子争,大阿哥根本不可能成气候。

说宠妃的儿子,首当其冲肯定得论九和三。
荣妃在康熙前期绝对是盛宠,五子一女不是开玩笑的,虽然大多数没立住,但是足见宠爱之隆,固伦荣宪公主作为康熙朝封的唯一一个不是皇后所出的固伦公主,和她一母同胞的胤祉是受宠的,但是他几次起落康熙都要拉上胤礽,三十五年给他镶红旗,却一直没有见真的给他太多事做,夺嫡之争他蹦跶了,但开蒙养斋馆,捞着一帮文人就觉得可以成事什么的……比较天真。
马佳氏在康熙前期,势力覆盖了正黄旗、正白旗等,上三旗握在马佳氏手里的都统、佐领数目不小,当时荣妃得宠和马佳氏作为军功贵族的能量不是完全无关的,但三藩之乱之后,马佳氏母家的能量已经抬不起胤祉了,所以康熙敢宠三。这一对母子,不存在相反,两个都是受宠的,只是受宠不代表看重吧。

然后说九,郭络罗氏能算得上康熙最宠爱的妃嫔之一吧,说不定可以没有之一。你说他被漠视到底什么的,不如说九自行就剔除了自己上位的意思(喜好西洋事、揽财神马的真的不是帝王的料子),至少康熙每次出巡,都把九带在身边,即使后面骂,也是“梁山伯义气”这种不痛不痒的(跟八“柔奸成性”十三“不忠不孝”一比就知道多口下留情),我觉得还是比较喜爱的,至少没法看出怎么被漠视了。你说人格魅力没法证明,从九身上看,康熙四十七年,八阿哥被康熙所恶,责备之后,更是下令锁拿问罪,是九顶着康熙的盛怒一力保奏。当八被锁拿发审时,九和十四怀藏毒药,愿与同死。又携带锁铐,亲自随行,以示同患——说真的,只是做戏没必要做成这样,就当时的情况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的。而且九亲口说八“极正气”,这如果不能证明人格魅力,那我表示我不知道该怎么证明了。或许要像李世民一样自己抄起笔帮史官写起居注?
横来一笔说说你提的那个密码的问题,用西洋文字拼满文来作密码……说实话我服了,曾经学《密码学》学得头大如斗的我简直想献上自己的膝盖。当时那个态势,四把他扔给年羹尧看管起来不想他跟八互通有无,我觉得没有什么保全兄弟的意思,当时明显已经要拔除他俩了,顶多是分开了慢慢来的感觉,所有四打压他们你都选择性无视,然后四分开他们你就看成保全,这俩所有的动作都看成自找死……这未免有点太偏颇了。
就像九说的,“成则王侯败则贼,只不过我们亦是兄弟亦为贼罢了”,四想秋后算账,很明显的,不用给他蒙一层遮羞布,搞得好像多么多么逼不得已似的,太假。

说起九,顺带说十好了。要说温僖贵妃不得不提孝昭仁皇后,她这个姐姐义父是鳌拜这一先天不足就决定不能长久,赫舍里十三年死,她摄六宫事三年后立为皇后,这一上位帮康熙拉拢了满洲镶黄旗的势力,不到一年就没了。康熙在她死后的深情我觉得都是虚的,各种意义上来讲,以她的出身又占着后位又有所谓的宠爱,怎么都不像能长寿的。温僖贵妃在长姐死了短短两年后入宫,一进宫就是贵妃位,这跟遏必隆身后的势力是有直接关系的,康熙让十领正黄旗事,辖制上三旗靠的可不是温僖的宠爱。康熙给十来了个蒙古媳妇儿,基本就等于十被剔除即位可能了,顺治殚精竭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把蒙妃的势力压下去,康熙对这一条明显是贯彻到底的,孝庄念着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可不念。十确实是不得康熙喜欢,不过吧,以他的家世和遏必隆骑墙首鼠在康熙那里刷的恶感,给温僖一个儿子是安钮祜禄氏的心,但是本来就不可能再看重这个儿子。温僖受不受宠,都会是这个结果的,都不会给这个希望。

十四……听不听话的,他跟九十能力不一样,九没有自己上去玩儿的意思,十没有自己上去玩儿的可能,所以他们喜欢谁决定了倾向,但倾向谁了就不会有野心,所以肯定听话。十四的能力比较突出,额娘比较受宠,自己也受康熙喜欢,后期八眼看着废了,他自己又被康熙抬了起来,这种情况下换了谁谁都要自己立起来,八和十四本就是有一种半投诚半结盟的感觉,还是情况不同所决定的。十四投八,确实不一定是八的人格魅力在说话了,太子肯定是不行的,四只要有一天想扒着佟氏,他就一天不能跟德妃那边走得太近,所以四跟十四不论关系如何,都不会接纳他,十四之前根基不稳,跟着八锻炼锻炼,顺带发展发展,后期看着自己有出头的机会,于是想要为自己争取,这都是很顺理成章的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你要因此说他一开始就怎么打八的主意觊觎八的势力,不太可能。

我从头至尾都没有拿推举太子这个问题说过话,推举太子明显是个坑,阴谋论如我,觉得替八说话的不排除就有看透了康熙的意思给八挖坑的,一不证明八得人心,二不证明四怎么孤直了,你觉得自由心证……我就压根儿没证这个

雍正是太子党这个事儿吧,我承认我错了,因为这货装纯良孝子那个假模假式的样子太深入我心,所以后来被那么一误导我信了,讲真我印象很深是废太子落难的时候,九拉着四帮太子说话,四和了会儿稀泥,然后撸袖子跑上去奏告了,所以我是觉得他至少表现的是站在太子这边的,给没给太子办过事另说。但你要反对的话,想想也确实没什么铁证,那就当我误会他了。

至于差事,前期可以看到他确实是不停当跟班,跟着三祭拜,跟着皇帝巡查打仗歌功颂德,最多有个正红旗,但十也不过有个正黄旗的说,自命闲人但不代表他闲了,年羹尧四十八年已经蹦跶到封疆大吏了,五十年雍正立侧福晋年氏,五十一年太子二废,管中窥豹吧。

================
“侠王”这个事儿吧,我一笔带过没说清,这个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是二月河YY的,我说“侠王”的名义是怎么来的,指的就是四和十三一松一紧一争一不争,所以二月河杜撰的时候,要把四搞成刚直不阿,自然搭配的十三就是侠王,是这个意思。
但是说历史上的十三性格相反,我觉得倒是不至于,十三允文允武,颇得圣心是有的,但你说四跟十三是后面才走得近这个事儿吧,至少人四自己不是这么说的,不是淡淡一句“教过数学”而已,把肉麻成分去了,那也至少是说得上举止亲密的。别的不说,十三母妃去世之后,他是交给德妃抚养的,就像大阿哥之前跟八是很近的一样,八另起炉灶之前默认是大阿哥那边的,十三跟四的亲近,没什么疑问反证。
一废太子之前其实脉络真心不明显,十三跟太子确实似乎一直走得近,但你说主辅吧,一废太子之后十三明显就失宠了,而且失宠的很彻底,所以若说前期,太子还在,后期,十三根本没法争这个主辅。
十三折进去是一废太子,为什么,不知道,怎么罚的,不知道,但是大失圣心是明显的,这一点的猜测基本两极化,一是认为他自己搞事情被康熙发现了,二是认为他替四背了黑锅,我看你的说法我估计你觉得就是一的,我呢,我这么阴谋论的一个人,自然觉得是二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他是四党。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雍正朝四会跟打了鸡血一样弟控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我只是分享我的推断,我知道你肯定不同意,随意吧。这倒是可以按照你的说法,“自由心证”。

老四最后能赢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跟我讨论这个?我不懂。我表示我知道他很会装啊,一脸“我清纯我孝悌我不同于那些妖艳贱货”的白莲样儿,我说我对遗诏持保留意见不是在质疑这个,我都说我保留意见了。至于京城3万八旗兵和九门钥匙的步兵统领隆科多,他被质疑的时候不就有这一点因素在么?——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出”可不是代表“合法即位”的意思。

至于他对八党……康熙晚年(我一时懒得翻书找凭记忆说话,肯定是有这个事儿的,具体年份就记不清了)八大病一场,几乎丧命,当时在承德的康熙回程会路经他那儿,觉得不吉利太晦气,强制将八迁出移回京城,然后在八病好的时候又心中有愧假作慈父样抚慰,八带病告罪说当不得君父致歉,康熙当即翻脸大骂,四跑出来对八表示他辜负圣心,表示康熙是心疼你的云云。之后八足疾病发,沉疴日重,又是四向在外的康熙告退,自请奔袭于京郊探视,亲自带太医问安……这真的不叫没怎么太装。

===============
二月河影响了很多人,包括我前面也承认有些模棱两可的事情我就受他的描写影响了,但其实我很多年没看那个了,细节我是不了解的,所以你很认真的跟我解释这么多,说实在的我是处于比较懵逼的状态,宝日龙梅不就是康熙王朝里一个捏造的人物么,我一开始就不知道她跟十三有什么关联。

至于八……讲真,被你这么一驳斥我越发有种对八的愧疚感了,我是真没粉他的意思,结果好像被你认为我是出来怎么为八说话的各种挑剔上了……果然披着粉的名义黑才是真的黑么?我不是粉,也没想黑他啊。
八的能力很强什么的……这个正史,我觉得看怎么看吧,我举个例子,我觉得李光地是能臣,而且他清廉刚直,连雍正都说他是“一代完人”,又不贪恋权位,康熙末年多次请辞,这样的一个人,他再三说八贤能有才干,我觉得是可信的,不能说一上来就用“收买人心”一竿子打死。退一万步讲,被你如此推崇的四也亲口说过“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颇有办事之材”,这些你全部选择性过滤掉,表示自由心证,我只能说……太过自由也不太讲理吧

这个体现的问题,我横插一笔说说李世民,他很有当皇帝的才能,但是我说李建成,不是被他这个弟弟恣意污蔑各种抹黑的李建成,而是真正的李建成,其实执政才能明显也是有的,他如果能够继位,我觉得也是能当一个好皇帝的,但是你如果偏要说没法体现他能当好皇帝,我只能说,因为他没有那个表现的机会啊,你要因此就认定别人说他好都是他收买人心让大家有志一同在胡扯……这其实,说到底,不就是成王败寇,输了就是原罪么?虽然拐弯抹角了,但实质还是以成败论英雄。

退一步讲,你说八在四上位之后怎么怎么不是了,搞得好像完全都是八的错,四就是个属勾践的小苦逼,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忍无可忍才变态了……因为油漆味儿大这种破事就能罚人在太庙跪一天一夜,这是要和解?
四那些折辱人的手法,我说句不好听的,给他变个性扔后宫就直接可以玩宫斗了。谁要是跟我这么“和解”,我谢你了咱们还是干脆不共戴天算了!
从雍正元年开始,他对八的折辱、责骂、防备、整治,就没怎么断过,我是怎么都没看出他有“一片丹心照明月,明月偏要来捣乱”的苦逼,他再三再四对八的问罪,“欲加之罪”这四个字是逃不过的,前期八其实还算比较老实,后面开始折腾……我说真心的,就看四那个意思,折不折腾都是要折磨死他的,谁也不想躺平等死吧。
说雍正有示好,表面上是,先是和硕廉亲王,又是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但给个位置,然后各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好像我给你个花瓶儿,然后说你捧的姿势不对罚你打手板你举得不够高罚你跪一天云云……人家开始砸你的花瓶了怨谁呢?真的就是对方太不识抬举么?
别洗白了,明显是双方一同导致的结果,不全是四的错,但四也没清白无辜到哪儿去。
(这里我联想一下,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吧,就像伊丽莎白一世弄死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你说伊丽莎白又是囚禁又是下套的,就是想弄死人家,玛丽一世偏偏乖乖钻了这个套,那么问题来了,玛丽一世之死,怪谁呢?你硬要说伊丽莎白一世清白圣母宛若白莲挥泪斩表妹什么的……还是有点亏心的,毕竟连罪证都是疑似伪造的。同理,你说四一点儿不想整八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做,我觉得真没法摸着良心说这个话。)

至于八手段拙劣……单从他从头至尾好像都把不准康熙的脉这一点上说,他就聪慧不到哪儿去,但是这文里写的也不要用自由心证这四个字就搪塞过去了。举个例子,隔壁家老李的儿子没考上大学,所以确实不怎么聪明,于是你就写一本书,说这个小李啊,连一加一等于二都不知道啊,算数还要靠掰手指啊,还不能说你是胡扯吗?这文里八的手段,根本不可能从夺嫡之争中囫囵个儿活下来,更别说让康熙朝那些人老成精的大臣青眼以待了,那我觉得,就很明显是无脑黑。

我其实并不是专门跑来为八说话的,之前回帖时候举例是有说九有说十四的,总而言之这文里形象塑造太过凭一己好恶。只是因为八基本被作者黑到底,所以我吐槽的时候话比较多,所以看似就专门是为八说话,其实呢,不算吧。不用再揪着我说八如何如何不好了,我就没偏要争他如何如何好的意思,真心的。

硬要说我提的那些人吧,我说我喜欢的、崇拜的,其实是秦始皇,你信么?虽然我说了他句“残暴”,但人家是我最崇拜的三位古人之首,杠杠的。

鲜花鸡蛋

宇宙无敌机智舞。  在2017-4-27 10:4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宇宙无敌机智舞。  在2017-4-27 10:4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宇宙无敌机智舞。  在2017-4-27 10:4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已有 2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秋成落叶叶成思 + 200 欢迎交流!
sylkissa + 100 欢迎交流!

总评分: 金币 + 300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3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金币
277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47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30) 鸡蛋(0)
5#
发表于 2017-4-27 01:52:22 |显示全部楼层
占心师 发表于 2017-4-27 00:39
………………好长,我们是不是发散的有点没边了啊……

==================================

不用这么客气,我一点儿都没感觉你说话偏激,至于发散这个问题,主要问题应该在我,我聊天喜欢聊着聊着话题就走一圈儿,动不动就横来一笔,其实我一标注“横来一笔”的时候基本就可以无视我那一段,十有**就是在开脑洞。

跟你讨论我受益匪浅,因为我说实在的,确实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一般,还有错漏,被你一说才惊觉很多错漏的地方,所以我收获良多,要道谢也是我要先道谢。

具体你前面那么长,太晚了我实在没精力看了睡觉先,明天有空再慢慢看慢慢回。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秋成落叶叶成思 + 40 欢迎交流!

总评分: 金币 + 40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3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金币
277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47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30) 鸡蛋(0)
6#
发表于 2017-5-17 04:51:0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an0919 于 2017-5-17 05:02 编辑
占心师 发表于 2017-4-27 00:39
………………好长,我们是不是发散的有点没边了啊……

==================================


因为讨论这个很累人,前段时间我一抽,懒癌发作想放一放,刚好有有点突发事情,就拖到现在,不过我坚强地又爬回来了(握拳!)

位份这个事儿我都没提,因为我觉得不言而喻的,你既然坚持不这么觉得,那我还是提一提。
赫舍里受宠我不用说了,康熙对孝诚仁是爱重的,对太子是真爱我也没反驳,但我觉得不是一竿子打死的这种情况,襁褓中的嫡子,康熙拎到身边养,肯定是有跟赫舍里的感情在的,种种表现各方各面,要说他是虚情假意是不可能,光看后来那些康熙要衣服求请安几日不见就如隔三秋的撒娇劲儿,你说他弯了我都信(开玩笑哈哈),总之真爱无比肉麻得一塌糊涂。但,因此就说他当初养孩子就没什么衡量一脑子感情因素我觉得就太过绝对了,一个男人,而且是帝王,他能怎么好好照顾小孩子?当时又是三藩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亲自辅导教养,能体现对太子的慈爱,但是嘘寒问暖的照顾上,他不可能比周围的奴才(乳母、谙达之类)多做些什么,这一点他没法比一个养母做得更妥帖。
他不给太子找个养母,更多的是权衡利弊,如果给后宫嫔妃,肯定他是不愿意给孝昭仁的,惠妃有大阿哥,荣妃当时还是庶妃且十三年连殇两子,其他的位份比较低,贵人纳喇氏等,提一提可以抚育皇子,但肯定够不上元后嫡子,那接下来的选择就是孝庄和孝惠,孝惠对蒙古感情比较深,康熙不可能让他养未来皇帝,五后来不是给她养么,结果蒙古话成了第一语言(康熙后来要夸五居然只能夸“善良”,显见孝惠是不怎么会养孩子的),剩下一个孝庄,孝庄跟康熙感情深,但是康熙在孝庄下放权柄之后其实就没有再主动说让孝庄接触朝政了,有事他会问计,但是他不会交给孝庄,孝庄也不会主动再碰,这是祖孙两个维持关系的明智决定,正因为此,他不能再放个关系重大的储君在孝庄那里,所以我觉得康熙亲自养,这个不是在论感情,至少不全是。光看起居注里那一连串的“上率皇太子”……就可以想见父子两个形影不离的腻歪样儿,亲手养大的孩子,康熙的喜爱我没质疑过,但这份喜爱是培养起来的,不能代表一开始碰上太子的事儿他就是感情至上的状态
至于你说我恶意揣测这个问题,这样说吧,康熙的权衡之术是用得很好的,赫舍里氏活着的时候有钮祜禄打擂台,赫舍里死钮祜禄上位,他扶植起了纳喇氏,而前朝,之前仰仗索尼一系的时候他几乎是没怎么找对家,遏必隆自己拖了自己的后腿,但是鳌拜倒了之后他用索额图就是因为赫舍里的功绩但更多是因为索额图的才干,不是在一味接受好处的时候了,所以他扶植起了明珠父子(康熙朝明相索相互为犄角不用多说吧),这里他没有就卸磨杀驴的意思,但是不再仰仗开始想着制衡了,大阿哥跟太子打擂台,他把太子带在身边,索额图就在跟明珠争的时候要更倚仗帝心,这是这个结果,你要认为我臆断或者说觉得他对太子是真爱所以就不加任何考量……我觉得不是都这么单纯,反正
说完赫舍里母子俩,按位份往下排,继续算。
温僖是贵妃位,康熙三十三年就死了,算是少数死了之后追谥都没有加封一级的,温僖这个谥号也不怎么好,种种迹象表明是不怎么受宠的。甚至孝昭仁,康熙捧得高好听话说得多,其实真的说宠爱……康熙一定要这么说那姑且这么信吧(普遍还是觉得她是不受宠的)。反正死得早,又无子。所以:位份++家世++宠爱-儿子宠爱-
然后再排就是康熙四妃,就是指在康熙二十年册封的四个妃子,惠妃、宜妃、德妃、荣妃。
惠妃出身不用再说,真论起来是不高的
宜妃我前面已经说得算详细了 位份+ 家世+ 宠爱++ 儿子宠爱+
荣妃就不说了,德妃我前略了,但要说,也是有的说的。胤禛被抱去给孝懿仁,是德妃当时位份不够,但康熙明显也是默许这个儿子亲近佟家的,别的不说,孝懿仁皇后的妹妹悫惠皇贵妃,康熙让她养过弘历,一方面是照顾她无子寂寞,一方面也是拉近了佟家跟四的关系。
首先这个出身,包衣是不高的,顶多比罪臣之女的良妃好了那么一丢丢
宠爱,荣妃五子一女,德妃三子三女,后期还掌宫权,光单独拎出来封嫔就能体现康熙对她的宠爱,就不多说了。
所以位份+家世--宠爱+儿子宠爱+
良妃的妃位是没有印和册的,实际上是低于惠宜德荣四妃的
位份+ 家世--宠爱+儿子宠爱++

十三的母亲章佳氏,三十八年才追封敏妃,不过不同于老大扔给了噶礼,三扔给了绰尔济(早期的一批他乱扔,后面的没这么惨了),十三还算是幸运的吧(当然康熙四十七年自己亲口说,四他‘亲抚育’那就更幸运了,私以为四那么把得准康熙的脉,这点原因是有的)虽然章佳氏是庶妃资格不行但还是很有可能是她在以母亲的名义在关心探视的,后来德妃养这个事儿,基本公认应该是吧,就算不是应该也没给别人,如果真的中间出现个其他的谁挂了名,十三后来至少会有所表现,事实是没有任何苗头
章佳氏活着的时候,看她孕产的记录(接连怀孕生子),应该还算是比较有宠的,但是死得太早了,所以这份宠效应有限
庶妃章佳氏 位份--家世-宠爱+/-(死得早)儿子宠爱++/--(前后两个极端)
这里说说抚养的问题,清朝的皇子抚养制度确实有点分离母子的感觉,首先自幼接触就少,然后三岁后还要统一移宫,母子见上一面都不容易,固定时间而且还限制交谈,母亲平时也照顾不到孩子们什么——这是理论上没错,但是母亲疼爱儿子不是这样拦的,至少四那《大义觉迷录》也絮叨了每天请安这种事儿,不仅是给点心理安慰和心理依靠,朝夕相见还是能培养深切感情的。我觉得母妃在不在,母妃是谁,还是对他们很重要的,即使一个经常不在身边的母亲,也是温情的来源,至少佟氏跟四很亲近(“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德”),从雍正朝不停加谥也能感觉得出来,四是真心的,他对养母生母厚此薄彼很昭彰

+++++++++++++++++++++
十三的问题,他一废出事绝对不是因为站在太子这一边的,单看康熙把问题归结于大阿哥之后太子算是暂时性复宠,十三却还是没有获得一点儿原谅就可以推知,要是因为他站在太子这边,没道理原谅首恶你不原谅一个跟班。
一废的时候,就大阿哥,太子和十三他们三个成年皇子在塞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结果是三个都折了,要么康熙天纵英明看出了所有谋划下面的真相,要么地域问题就证明不了手上是否干净。介于康熙晚年的昏聩程度,我觉得前者不太可信吧。
就算跟四没关系只十三自作自受,康熙帝后来发话说让三和十四要小心不要在某处遇着十三。这样看来,只怕十三对太子做的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我猜测他可能为四顶雷确实也没什么证据,但你要认为他是为太子吧……我也是不能同意的

++++++++++++++++++++++++++++++++++
四跟八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四在表示他跟八关系好,但你说实际上,这个是不可信的,从雍正即位之后种种你也没办法说他对八是善意的、关系好的吧?你觉得他对八难免防备嫉恨,又觉得他在康熙朝跟八关系好,这是自相矛盾,四又不是精分
四替八求情结果找骂我知道,但事情不能这么看,我总觉得你看这些事都直接推出一个结果,把一切都看得很简单,我看很多事都太多想所以疑似阴谋论,感觉这才是我俩分歧的主要原因。
对八求情这个事儿,十四也干过,当时康熙也对此没有表态,但是后来慢慢开始看重十四,四为八求情,康熙也是责骂,甚至想把八扔给四以做试探,从短期,表面上看,八当时被康熙厌弃已极,对他示好确实没有任何好处,但从根由来说,其实好处是很大的,因为康熙他会多想(他是这个性格)
对于八当时的情况来看,示好表面上没有好处,那么只能是出于兄弟之情,而四明面上跟八没什么交往,他会拉这个兄弟一把,推此及彼呢?对于跟他关系还不错的废太子呢?对于关系一般但还没长成的几个幼弟呢?他一定会善待。而康熙不care八,但一定care这几个(所以大阿哥是怎么蠢到请诛废太子的啊,这话一出我就知道这货没戏了)
再者说,四当时已经开始受宠伴驾,但并没有成为倚重的时候,干这样一件吃力不讨好只可能是因为孝悌之心的事情,相当于再一次剖白自己没有争权夺势的心,是一朵清纯美丽的小白莲。
以退为进的手段,它并不新鲜,只要用得是时候就够了

雍正上台之后,命允禩为总理事务大臣,晋封为亲王,兼管理藩院和工部。
十四、九遭受打击的时候,但把八抬到诸兄弟中数一数二的地位(胤祥也不过是亲王、入阁、户部),你要解读为四是一片好意,我是很难理解的。单从四的那种爱恨极其分明的性格来看,把八捧到跟十三差不多的程度,说他是准备长久留着八就不可信。
你有提到,八和八的福晋抱怨四不怀好意,所谓“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诛戮之意?”好像是一件非常不知好歹的事,但说真的,这一点我是同意八的意思的。
如果说,四真的信任八,那抬这么高可以理解,但明显四对他是嫌恶、忌惮、打压、防备于一身的,那把他放到一个诸兄弟不及的高度,就绝对不可能是好意了。如果四要表现他对八爷党心无芥蒂,那他上来就把九打发到西北,连过了康熙百日再走的请求都不允,并且派兵士监视,对于十,送个活佛归葬的问题,十他一拖沓,他就直接交给八说怎么罚,软硬兼施逼着八说革爵,八一说直接就准了,然后又是拘禁又是抄家,基本等于找茬废了。
这两个人作比,他就没掩饰对八爷党的态度,那么你说,他一门心思想要跟八和解,或者说还看着八能不能用,我觉得就太柔光美化了。即使四红口白牙自己说了“朕本意断不将允禩治罪”,但是说真的,从他的作为来看,没有任何可信度,而且说这话的时候人家兄弟俩都被他摧残死了,装这个相……咳咳。
易地而处,代入他的视角来看,你面对一个很有才干(至少雍正他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你不放心、不信任、也不喜欢的属下,你想用,是一上来把他抬到权势的极高处吗?别闹了。
正常的做法,要么,给一个办实事可以发挥才干,但不太能经营势力的实缺位置(肯定不能是总理事务大臣和内阁吧),要么,先行打压,让他服了可以给予一定信任的时候,再抬起来给他好处让他做事。不管是怎么处置,都不会是给个容易搞事情也容易出错漏的高位,然后各种打压责骂侮辱找茬,几乎是在逼着人反。这其实连欲扬先抑都称不上,就是想搞事情,铺好了路还把人往前不停的推。
你说“老八动辄得咎也是真的,因为老四用他但不信他……边用边防,好好看着对方会有什么反应,这似乎确实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处理办法……”,我觉得吧,他讲个勤俭节约要把八拎出来骂一顿,为个油漆的事儿,要把人拎过去跪一天一夜(这件事,你说我看轻了,怎么说呢,我没觉得这是件小事,单凭八一串折腾上升到四不孝就不是一件小事,但是不是小事跟罚不罚跪不在一条线上。为这个事儿撸几个官都够了,但是不代表你就能教训儿子一样把亲弟弟罚去跪一天一夜祖宗,而且不要忘记一件事,八爷是有腿疾的,犯病的时候连路都走不了的,平常人跪四五个小事腿就得废,跪一晚上几乎就要落下病根了,他让一个有严重腿疾的人跪一天一夜,这个是在细碎折磨存心**,无论如何都不是正当惩罚。)

——这些,跟信不信任有半毛钱的关系吗?就是“大家来找茬”嘛。感觉八已经被四当成压力发泄器了,心情不好骂一顿,没事儿找事儿骂一顿,想废掉弟弟逼着八开口,一脸“哎呀你这样说了那我就办了”的样子……
十四废得很痛快,干脆利落不drama不折腾,你赞同,其实我也很赞同,十四那个拧劲儿,除非四真的把皇位让给他,否则他就是意难平的,又是个同胞兄弟,夜长梦多投鼠忌器的,直接扔去看坟场太能理解了。
但是对八我觉得不是个“以观后效”,而是“软刀子割肉”。
他废八的心,一直都很明显,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雍正是一个很讨厌结党的人,他废了八爷党之后在朝堂上也是各种清算,而他对于结党的态度是有一个算一个不留余地,你看看他后来对于大臣的做法,稍微有些结党可能或者被他怀疑的人,都是一并论罪的,黄振国一案一牵连再牵连,结果是带着他怀疑的所谓指使者一并废,那么回过头来看八爷党,这个一上来的处置方法,就绝不可能是最终预案。
鲜花(3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金币
277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47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30) 鸡蛋(0)
7#
发表于 2017-5-17 05:56:2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an0919 于 2017-5-17 06:41 编辑
占心师 发表于 2017-4-27 00:39
………………好长,我们是不是发散的有点没边了啊……

==================================


疑似太长我砍一砍,分两次发。
继续说。

然后八的才能问题吧,分两部分,首先,应该算是我读书少,反正你说侍卫这个事儿,我是不知道的,讲真私德我的底线并不高,毕竟对于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里,个把下人的人命……我跟你说句真心话,我不觉得那些主子有谁没牺牲过下人性命的,只能说分看到的和没看到的吧,不过这只能是我就你说得的看法,如果他真的做的很过分,那我前面都是废话,所以麻烦给我普及下在哪儿看得,我去翻翻~~
再说第二部分。在我看来八爷党在雍正朝有两件事我也是不赞同的,第一件事就是激起民变,这件事八简直就是在给自己抹黑,并且我并不觉得即使他成功了能得什么好处,这件事没什么可争的因为我也不喜欢,我前面再三强调我不是八爷粉其实就有这个原因
第二件事就是太庙啊轿子啊这一堆破事儿,各种不走心不走肾然后想以此说雍正不孝……他抓雍正不孝我可以理解,这个确实是雍正在舆论上的弱势点,但我不懂这个逻辑说真的,首先这些事儿是你在管,要说雍正不孝难道不该是你首当其冲也不孝吗?其次一般这个时候想要洗脱罪名无非就是找人顶缸啊,也就是雍正想表明自己不是不孝很简单,把八推出来说这都是你干的(还并不是污蔑),所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个我也很费解啊说真的。因为太费解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大概是我对古代的一些风俗人情不够了解吧。

年羹尧这个事儿,我只问一点——如果真的主要是因为站错队了处置掉一个能臣干将,你还认为四没有对八下手的心?

既然说到这儿了,那刚好往下顺。

这里讨论八的出路,如果他一开始自己想通了,好好办事,但是他还是要面对一个心眼儿比芝麻小的雍正给他动辄责骂,如果他装包子任打任骂——

首先,考虑八的性格,因为出身而带有的自卑又自傲,很难在雍正那么个搞法下忍辱偷生任你责骂的,别的不说,八对良妃和惠妃都是比较孝顺的,良妃又基本是因为他死的,这种等同于人的死穴的地方,四就能发明旨用“伪孝矫情”四个字儿来踩,绝对是一件叔可忍婶婶都不可忍的事情。四能那样了解康熙的心态,对这个作为政敌的弟弟还没这点儿了解吗?他根本就没给八忍的余地,抓着人的痛脚就恨不得戳得人肝胆俱碎半身不遂,完全往死路上在逼的。
说真的不管怎么对八有意见,八的孝顺我觉得是没有一点疑问的,他不管是对生母养母两个母妃,还是在康熙对他各种谩骂作践之后,都是很孝顺很尊重的,哪怕康熙在他快死的时候直接不顾他的死活让他移走(只是为了不晦气),在那种讨好了也没有好处了的时候,他也对康熙是很孝顺没有任何怨言(如果换做我,我也父子之情绝矣了妥妥的),所以雍正拿捏这个来骂,绝对是故意作践,而且是拿他最在乎的点在踩,对于任何一个你想保持关系甚至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干不出这么狠的事儿,雍正干得几次三番,肆无忌惮,我觉得这个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
其次,退一万步讲,如果八一身傲骨真的奇迹一样突然没了,想要忍辱偷生求一个安稳,忍得下四的随意喝骂恣意折辱,在同为八爷党的九、十、十四都被八打压单他一个提起来的情况下,他能眼睁睁看着,表示我自己安好就是晴天吗?四抬一个打一个就是想分化离心,所以我说了,这就代表是要拔除了,没什么保全的意思,真保全谁会给派到边疆用兵丁困住?你见过历史上哪个皇帝保全兄弟是这个保全法?(同理对比,雍正后来处置谢济世,就是将他革职,扔到阿尔泰的部队中,可见雍正是在什么心态什么意思的时候会把人往部队里扔。)
所以你说这样的一条出路……这个出路是不通的。

然后说一开始拒绝管事儿,其实你提出这个出路,跟我说的,四要真想要八安分,一开始就不应该让他管事,先把他折腾劲儿按下去,再说以后,是在说同一条路。你是在拿这一点要求八,我是在说四,但其实是一个意思。这条安稳的退路,四没给八,也没想让八走,而八,他当时的情况,是不会甘心自己跑去走的,就算他可能有走的意思,四故意给了他机会权力勾引着,那点决意也没法贯彻了。或可一拼的时候,你指望他放弃求饶,本身就要有很清醒的头脑还要有说放弃就放弃的果断大气,这份大气四都没有,八也是没有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就是四八都有问题,八到那个结局,是双方共同作用的,八不全然无辜,四也不曾清白无意。

李绂后来直接拿折磨猪狗的劲儿折磨这对被赐名“猪狗”的兄弟,雍正但凡有一点点仁义之心就不可能睁一只闭一只眼让他“便宜行事”,六天之内相继横死,八身体一直不太好你说他受不住折磨吧,九呢?
成王败寇他哪怕直接赐毒酒白绫,不搞得“数度昏死”,我都还不至于反感至此的。李绂在雍正四年八、九月帮雍正“便宜”了这么一回,活生生折磨死了八、九,自己五年就被废了,也是用完扔。
八在雍正朝的折腾,我也看像是“看你过得不好我就好过了”这样一种贱贱的感觉,但是他有一些作为,比如说再三说四不怀好意这些,也并不是脑袋抽了就是要嘴贱。
四一开始上台就是不稳,就假设所谓的口谕是真的吧,他自己都又是晕又是惊装了回“儿臣万万没有想到”,兄弟也觉得“其中定有蹊跷”(十七那个“神色乖张”是理解为他亲近八吗?我觉得应该理解是遗旨出乎他意料吧),自己亲妈都不信(当然这个有可能是被故意抹黑),属于一种“舆论存疑”的状态,所以一上来是要小心翼翼的。他对八一开始就没准备容忍,看在八的人望和声势的份儿上,他没事踩几脚抹黑抹黑,找茬罚处,是一种先废掉你的名望,再营造一种是你不识好歹不要怪朕的态度(你看你都信了),即使折磨死人家之后还要来一句“我其实没想怪罪他”。
而八那所谓的不知好歹的口风就是一上来揭破四的面具,表示“他就是不怀好意后面还是要对我动手的”,四的打算就落空了一半,如此,四坚持弄死他就要冒着名声上的污点。这话在一开始先打预防针,又是赶在雍正正头疼名誉问题的时候,是最有效说出去最可信的时机。
(就好像,白莲花先说“我有心跟妹妹交好不如亲近亲近私下说说话”,而妖艳贱货先翻个白眼儿说“你这是没安好心吧等会儿不要哭哭啼啼说我又怎么欺负你了”,看着像是不知好歹,但确实堵了那装相泼脏水的路子。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这朵白莲确实是不怀好意。)
四这个人,婆婆妈妈很爱惜羽毛的,不然也不会自己操刀诉苦说自己多委屈多无辜云云,只是四后来冒着这个风险排除万难也要把八、九弄死了再说话,这就没办法了。人死了之后他再赦免福晋啊儿子啊,这就是马后炮挽回声名了,效果有限。毕竟他做事太绝。
乾隆“兴灭继绝”博得“仁善”的名声,靠的就是有个做事做绝的父亲(摊手┑( ̄Д  ̄)┍)

至于你提到的,梦回大清、步步惊心、山河日月开始,大家都在OCC……我没有针对这一本书,讲真我前面表达的很清楚,我对凡是犯了这个点的所有书,都是这个意见。我不怕说一句过分的,周星驰在喜剧里胡扯唐伯虎四大才子,我都也是很反感的,当时我看到那堪称下流的“唐伯虎作画”,我是差点吐了,把电视关了邪火压都压不下去,想想历史上唐伯虎的可怜可惜之处,再想想那个形象,差点气哭了。从此我对周星驰的喜剧基本都敬谢不敏了,心理阴影了,看不下去了。
这么说我也知道我反应过度,那个是喜剧没人会当真,但我就觉得不高兴。
我对这么一个公认的泰斗,各种颂扬的人的作品,都是这个意见,足见我在这一点上的坚持。——在维持自己的原则的问题上,我从来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同意,也从来不需要别人来同意。性子就是这么左。
所以推到这本小说,我这样的反应也是算正常吧。这应该算我个人洁癖吧,我再三强调了,不寻求同意的。

————————————————————————————
说到这里我PS一下,说真的,我最不能接受的小说OOC历史人物不在这些,清史我自己都不爱读显然我对清朝没太大爱,我反感的比较多的是洗白李世民的,那货,真的真的洗不白!他自己已经试过了好嘛!他改那么一串史书把父亲哥哥弟弟都说得跟白痴一样好像所有好事都是自己做的了,但!是!他白了吗?!上漂白粉都白不了好嘛!!

而且我真的只是反感OOC,也不是说反感抹黑吧,比如我曾经因为喜欢嬴政(其实可以说喜爱了)跑去找了什么穿越攻嬴政的文,讲真,那个真是读不下去,很多都洗白,妈的洗的都没底线了而且我也认不出来
其实洗白跟黑我觉得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你洗白,说明历史上这个人物做的事你首先就已经批判了,你甚至都觉得他带着这一点别人不会认为他是个好人了,他因为这个就不光彩甚至不值得让人喜爱了,不然为什么要洗?
我之前看一本书秦始皇男主,我嬴政直接被塑造成了个温文尔雅清风拂面的圣父杰克苏,一脸委屈的剖白他没有杀亲弟弟只是做了个样子啊,其实是偷偷送走给人养了啊,其实只是想让亲生母亲关注自己啊……看得我……真的都想哭了……
嬴政不是个心软善良的人,他身体有畸形长得也偏阴刻,从小到大经历了各种残酷、凄惨、不公,他在这种情况下成长了起来,他有手腕,勤政,并且英明,他治理国家的法律并不像后世抹黑的那样严苛,他焚书坑儒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在的(长远来讲对国家文化是个很大的打击但也并不是他无理取闹听信谗言),他确实也错误的相信了方士,他冷酷的对待了自己的敌人,他有种种的不是,我觉得这没什么好遮掩的,没什么可洗白的,就是因为我喜欢他,所以我并不接受那些洗白,因为我觉得那是在侮辱他,他的冷酷或许不是伟光正的,但是从赵姬到吕不韦到那所谓的父亲,又有谁没在他身上心上插过几刀?他若是原谅了善待了,那是他伟大,他不原谅不善待,我也觉得天经地义。喜欢他,是要去理解他的心理,懂得他的苦楚,而不是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说,这不是他做的。

所以你说喜欢四,这个不是问题,你可以从四的种种角度替他解读,而不是把所有他不伟光正的一面都推诿给他的敌人,我觉得……这也并不是喜欢

这个文吧,就有这么个问题在。这文里四真的已经可以成圣了,总之错都不是他的,都是极品弟弟们逼的。
所以我不只是说它无脑黑,这文他真的是肆意歪曲,这一点,我没有冤枉它。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sylkissa + 100 欢迎交流!

总评分: 金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3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金币
277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47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30) 鸡蛋(0)
8#
发表于 2018-6-10 02:37:37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catin86 发表于 2018-5-14 15:20
怎么觉得你和我看的不是一篇文,看的时候没有觉得除了老四其他人都很差,相反觉得每个兄弟的形象都很丰富 ...

弃了不知道多久的文了,你写这么多完全看不下去,总之看法不同不相为谋,不用说服我,你开心就好。
总之这文我呵呵,并且我坚持保留我呵呵的权力。

点评

blackcatin86  hehe  发表于 2018-6-11 09:15
鲜花(30)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