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
标题:
【好友拼拼】除了奶皮子糖葫芦,警惕这些“不甜” 食物,升糖更狠!
[打印本页]
作者:
折木芽生秋
时间:
2025-11-23 22:12
标题:
【好友拼拼】除了奶皮子糖葫芦,警惕这些“不甜” 食物,升糖更狠!
除了奶皮子糖葫芦,警惕这些“不甜” 食物,升糖更狠!
来源:上海科技馆
前段时间,美食界的“邪修”之风吹到了传统小吃冰糖葫芦的身上,一款名为“奶皮子糖葫芦”的网红食品横空出世,不仅价格很高,据说有的地方要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吃上。
不过很快,人们便发现网上已经出现了第一批奶皮子糖葫芦的受害者。有人吃出了“糖化脸”,甚至有人惊呼,吃下一串奶皮子糖葫芦,血糖飙升,连二甲双胍都压不住。
我们生活中类似这样虽然美味但热量超标的食物还有很多,有些甚至比奶皮子糖葫芦更隐蔽,不知不觉中就会摄入过多糖分,甚至损害我们的健康,堪称真正的“血糖刺客”。
1.不太甜≠低糖!它们全是糖分刺客
许多人对食物中的含糖量都是凭直觉根据它的甜度来判定的,虽然这种方法在大部分情况下比较管用,不过味觉有时也会被欺骗。许多研究发现,食物中的酸味和苦味都会抑制我们对甜味的感知[1]。
酸味骗局
酸味会降低食物的pH值,让舌头对甜味的敏感度下降。这也是为什么碳酸饮料中的含糖量都高得吓人。如果你尝试把碳酸饮料中的气体都放掉,让它的pH值恢复正常,就会发现喝起来比糖浆还要齁甜。
[attach]3589739[/attach]
可乐在众多饮料中含糖量排名第一
来源:@阳光猫猫咪
类似的许多酸味食物,比如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山楂制品、甜酸角等含糖量都很高,还有乳酸菌饮品、番茄酱、糖醋排骨、含糖酸奶等往往都添加了大量的糖。
想不到吧?山楂糕也是糖分刺客!
苦味骗局
苦味会抑制大脑对甜度的感知,掩盖甜味的感受。除非你能吃得惯完全不加糖的巧克力或者咖啡,否则为了让这些苦味食品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也都会加入大量的糖。
让我看看是谁边健身边吃巧克力喝咖啡?
辣味骗局
此外,辣味等刺激性味道也会掩盖甜味。研究发现,辣椒素对味觉存在一定的损伤,辣椒素可能通过减少味蕾数量,改变味觉转导或味觉受体细胞兴奋性,从而直接或间接对味觉神经传递进行抑制,造成相关味觉细胞与神经的损伤[2]。
虽然这种损伤只是短暂的,但也可能让你在吃完辣味食物后,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糖。
这可能是吃完麻辣火锅喝奶茶不甜的原因?
温度骗局
食物的温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不过,温度对甜味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在30℃时感觉器官的敏锐性最高,过高或过低温度都会使得味觉感受变得迟钝[3]。所以在冷冻状态下的冷饮、冰淇淋必须加入更多的糖才能让你吃出其中的甜味。
冰淇淋中的糖要比你想象中更多
不过也有例外,就是果糖。果糖在8℃左右的冷藏状态下,甜味会更加突出[4]。所以许多果糖含量比较高的水果,比如荔枝、葡萄、西瓜等,在冰镇之后反而会觉得更甜。
2.“无蔗糖”食品也会让你升糖!
既然靠甜度来估计含糖量有时不那么靠谱,那么是不是选择那些商家宣称“无蔗糖”的食品就放心了呢?其实也不尽然。
因为广义上的糖有很多种,比如同样具有甜味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没有甜味的淀粉、膳食纤维等碳水化合物都可以算作糖。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淀粉类食品。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减糖、戒糖需求,打着“无糖”的旗号给产品披上一层貌似健康的外衣误导消费者。
诸如市场上常见的“无糖饼干”、“无糖月饼”、“无糖蛋糕”等,它们或许都没有添加蔗糖,但是其主要成分还是富含淀粉的小麦粉、米粉等,吃多了一样会给身体造成负担,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也会有血糖升高的风险。
“无糖苏打饼干”吃了血糖也会飙升哦
此外,像南瓜、土豆、山药、芋头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许多人都是把它们当作普通蔬菜,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将它们作为主食。也就是说如果吃了这些食物,就应该相应地减少米饭、面食等主食的摄入量。
大家都爱吃的土豆丝盖饭,等于主食配主食
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简单地把“纯天然”、“无添加”与健康食品画等号。这里面最让人迷惑的就是100%纯天然的果汁。其实,哪怕是在现场看着店员把新鲜水果投入榨汁机,现榨出来的果汁依旧不健康。
虽然100%果汁不会额外添加糖,但果汁本身往往就含有较高的游离糖。一杯250毫升新鲜水果榨取的果汁中至少含有相当于6块方糖的含糖量。游离糖本质上和人工添加的糖没有区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般人吃1-2个苹果就会有饱腹感,但如果改喝鲜榨的苹果汁,那么一杯下去就相当于吞下了4~6个苹果所含的糖分。加上新鲜水果所含的膳食纤维已经在榨汁过程中被去除,没了它延缓胃肠对食物的消化,血糖很容易迅速飙升。
所以,建议大家直接吃新鲜的水果,尽量不要去喝果汁,哪怕是纯天然、鲜榨的……
3.怎么判断食物对血糖更友好?
那么该如何尽量避免误区,选择健康的食品呢?对于希望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或者已经患糖尿病的患者,选择食品时最好关注一下血糖生成指数(GI)。
如何判断血糖生成指数(GI)?
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
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相反,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低GI食物,而普通健康人群也最好少吃高GI的食物,以免对身体造成过多的负担。
一般认为,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该食物为低GI食物,55~75之间为中等GI食物,而75以上时,为高GI食物。低GI食物有:主食类(燕麦、藜麦)、蔬菜类(菠菜、西兰花)、水果类(苹果、草莓)、蛋白质类(豆类、鸡蛋)等等。
非要吃糖葫芦,选草莓的会好一些……
对于一般的蔬菜、水果、水产、米面制品等食物的能量值和它们的血糖生成指数,可以参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的《中国食物成分表》。
那么,相信爱吃的你一定会问,另一种美食界“邪修”——固体杨枝甘露健康吗?已知固体杨枝甘露中有芒果、干噎酸奶、椰浆、西柚,不如查询相关资料去算算!
[attach]3589740[/attach]
来源:@么么灵
参考文献
[1]夏熠珣,陈佳,王子元,等.甜味与其它基本味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4,24(08):12-30.DOI:10.16429/j.1009-7848.2024.08.002.
[2]孙宇轩,王适雨,王梓璇,等.辣椒素对味觉的损伤机制[J].中国食品学报,2024,24(03):321-331.DOI:10.16429/j.1009-7848.2024.03.032.
[3]杨明岩.食用温度和甜味剂互作对肉灌肠甜味感知的影响及应用[D].渤海大学,2024.DOI:10.27190/d.cnki.gjzsc.2024.000024.
[4]牛晓璇,高键.温度:食物的“隐形调味师”[J].大众医学,2024,(10):43.
[5]《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
作者:杨珏青,英国诺丁汉大学食品科学系硕士、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策划&编辑:一星期
鸣谢:营养学博士、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汪正园 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题图来源:@喝杯橙汁儿
内容来自:上海科技馆
作者:
尉迟霖
时间:
2025-11-23 22:33
奶皮子糖葫芦根本不好吃啊,壳还又厚又硬
作者:
碧山
时间:
2025-11-23 22:37
没有能吃的东西了,快不管那么多了。
作者:
法国湖里区
时间:
2025-11-23 22:53
怎么这么多骗局…不过糖葫芦确实不能多吃,奶皮子糖葫芦倒是没吃过…
欢迎光临 书香门第 (http://www.txtnovel.vip/)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