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

标题: 【三伏天】暑假去学校的图书馆(下/经典著作) [打印本页]

作者: 拾壹壹    时间: 2025-8-6 17:09     标题: 【三伏天】暑假去学校的图书馆(下/经典著作)

上回书说到,初一初二的暑假(初三全力备考高中,就不去看书啦),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都经历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个文艺青年,她希望我们读更多的好书,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给我们划分了书单,上课的时候也常常提起这些书中的内容,和我们交流。
还会要求我们每天写读书笔记,不限字数,但每天都要写,至于暑假,更是给我们留了很多读书笔记的任务。
所以我是很感谢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的,因为有她的存在,我面对校图书馆繁多的书目,不再像掉进米缸的老鼠,好的坏的随便吃,我懂得了选择。
我最早开始看的是张爱玲的小说,有一阵子我的企鹅个性签名就是“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张爱玲的文字太敏锐,太清醒,她看得太透彻,可是又忍不住太沉沦。所以我看她的文字,有时候总觉得很冷,是一种很复杂的,旁观会觉得怜惜,走近又害怕会被牵扯。
后来看过我们老师推荐的朱天文和朱天心姐妹的作品。朱天文是侯孝贤的御用编剧,也是著名作家,我看的她的第一本书是《最好的时光》,朱天心是年少在学生时代就凭借《击壤歌》出名,后来毕业成为了专职作家。朱天文和朱天心还有个妹妹,我其实没看过她的作品,但是貌似也是作家和老师,主要写的儿童作品。朱家应该算是书香门第了吧,从父母到三姐妹到找的丈夫都是搞文学创作的。
《最好的时光》写的是朱天文和侯孝贤合作的电影的一些花絮吧,台前幕后的一些事,包括剧本内外的很多想法,不过我当时不是很喜欢看侯孝贤的电影,年纪太小了,看不太懂,所以这本书看得没什么感觉。
我很喜欢《击壤歌》,朱天心在这本书中给自己取名“小虾”,讲述她在学生时代的朋友、经历,我很喜欢胡兰成给这本书写的序“她们上承五千华年,下合五四,一派桃花明月,诗礼江山,而大志随风起,女子立志,既年轻又沧桑,是朴素亦繁华”。
所以我那个时候很向往去台湾,我很向往那种文学环境。
后来开始读莫言、余华、贾平凹、刘震云,还有其他的大陆作家的文学作品。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都算是那种很乡土的风格吧,而且会觉得视角很男性,再加上我当时理解不了更深刻的内容,但是我能感受到作者的文笔很好,而他们讲述的故事带给我很深的冲击力,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能震撼到我,所以还是有打动到我的。不是特别喜欢,不是特别理解,但是我知道这些是好的,潜移默化改变着我的想法和审美,而这些就是老师让我们读书的意义了。
等到了初三,我们暂停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开始全力冲击中考,阅读笔记也停止了,而那个暑假我们也开始补课,去图书馆度过漫漫一天的习惯也终止了,我甚至退掉了借书证。
再到高一,我去了新的学校,而我们高中的压力非常大,即使是课间大家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写题写作业,去洗手间都当作放松,哪里还有什么图书馆呢?有也是为了说起来好听,里面的书都不是面对我们的。
再后来互联网也越来越方便,想看什么书,上网搜一搜,什么资源都有,还去图书馆干嘛?所以图书馆而已渐渐没落了。
在图书馆里度过的那些夏天,再也不会回来了。
作者: 咸鱼清    时间: 2025-8-6 17:14

看到后面总感觉好伤感:-(我也是,以前经常去图书馆的,但后来随着时间流逝也不怎么去了…
作者: 任处荷塘    时间: 2025-8-6 17:21

本帖最后由 任处荷塘 于 2025-8-6 17:24 编辑

说到经典著作,就想到那些看过的世界名著,很喜欢简奥斯汀的作品。还有曾经迷恋的三毛,沈从文。小说《平凡的世界》太感人了,至今不敢看第二遍。太多了,说不完的经典。
作者: candyche    时间: 2025-8-6 17:21

其实纸质书和电子书感觉还是不一样的,虽然现在图书馆去的少了,但是有时候还是会过去转转




欢迎光临 书香门第 (http://www.txtnovel.vip/)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