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

标题: 北京春晚郭冬临小品方言引争议 编剧道歉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倒霉蛋    时间: 2017-1-29 14:01     标题: 北京春晚郭冬临小品方言引争议 编剧道歉



[attach]2489906[/attach]




      新浪娱乐讯 1月28日,2017年北京台春晚上,郭冬临搭档老戏骨孙桂田带来小品《取钱》,讲述“电信诈骗”的故事。观看节目的河南网友表示,小品中电话骗子的方言令河南人莫名“躺枪”,对此该小品编剧在微博上公开道歉。

      郭冬临北京台春晚小品《取钱》下面又有网友开起了“地图炮”。小品中的电话骗子一口河南腔引得河南网友鸣不平。网友表示,“骗子的口音为什么是我们河南口音,我们好委屈?”、“全程用的都是普通话,就骗子的声音不一样,很让人不舒服。”这样的方言处理,有网友觉得无异于给河南继续招黑。

      对此,小品编剧魏新微博发文道歉,“作为这个小品的编剧,我向各位网友道歉,小品中的骗子说河南话和郭冬临老师无关,是我用家乡话配的音,我是山东人,老家方言接近河南,别的方言也不会说,所以引起了大家的误会,实在不好意思,向大家道歉!”随后山东网友又站了出来,“您觉得用自己家乡的方言就合适吗?”机智的网友则给出建议“其实以后就用标准普通话吧!容易被上纲上线。”



======================

PS,编剧没接到过诈骗电话?大部分骗子都用的是很撇脚的普通话啊


作者: 过期的初恋    时间: 2017-1-29 20:15

已经好几年没看春晚了,对小品也兴趣缺缺。不过方言这事真不好说,用得过了就有抹黑的嫌疑,比如东北人说话真的没有那么重的口音,小品里多是为了笑料而艺术加工。像《武林外传》那种南腔北调又令人捧腹大笑的剧集自然是给方言锦上添花的,而像小品里的骗子这种就明显会有歧视感。也接到过骗子的电话,确实是说普通话的,偶尔夹一点口音,完全听不出来是哪里人,囧
作者: 天青斜阳    时间: 2017-1-29 20:41

望……其实我啥感觉木有,不觉得给谁抹黑了……所以这是我不爱家的表现?o(╯□╰)o

作者: kiyoi_erin    时间: 2017-1-30 11:30

我看节目的时候觉得没想那么多诶口音啥的 是不是想太多了
作者: quanxianer    时间: 2017-1-30 14:52

其实还是太敏感了,我觉得换成山东话可能就不至于这么激动,我们山东人估计哈哈一笑了事,谁都不会因为看了这么个小品就说山东骗子多。
作者: 玄妙    时间: 2017-1-30 18:18

其实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呀,本来一个积极向上兼备娱乐搞笑的宣传正能量小品,为什么被曲解成这个样子?有点儿太捕风捉影、上纲上线了
作者: 过期的初恋    时间: 2017-1-30 20:50

玄妙 发表于 2017-1-30 18:18
其实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呀,本来一个积极向上兼备娱乐搞笑的宣传正能量小品,为什么被曲解成这个 ...

虽然我不看春晚,也没看这小品,但从新闻来看,我真心觉得不能简单定性为上纲上线,毕竟人和人不一样,想法必定不同,不是说不愤慨就叫不爱家了,也不是说愤慨了就玻璃心了。总是各自对这种事的定位有异,这才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不介意的,自然是胸襟宽广;但介意的,我也能理解这种回护。比如过度加重口音的东北话在小品和连续剧里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甚至我出差时有人都问我:“你说话怎么不像小品里一样?”那是艺术加工,能一样吗?可是对方这么问,显然这些艺术作品就带给了他一种错觉,认为东北人说话都这么土。作为东北人,我不能说这是令人愉快的经历。况且要知道,那些明星们平时说话也都不是这个腔调,而是正常的口音

我前面说了:“用得过了就有抹黑的嫌疑”,不是给它定性为抹黑,而是觉得可能哪里过度了,就有抹黑的嫌疑。否则编剧为什么出来道歉?想必还是有应该道歉的理由,若是无理取闹,编剧又何必理睬呢?难不成一个两个人的质疑,就值得他道歉一回?当然,我的观点也未必正确,只是觉得能够明白那些不希望用自家方言演绎骗子的观众的心情。凡事有因才有果,只能希望最终求同存异罢了
作者: 传奇少年凌统    时间: 2017-1-31 08:50

我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抹黑不 抹黑我感觉都不重要。毕竟河南人也好,东北人也好,都是一个标签,不是具体指某个人。认识一个人先贴标签,但是相处久了标签也是得更新的啊,你认识一个河南人,先给他贴个骗子的标签,如果相处下来发现他满口谎话不着调,那标签就坐实了。但是如果他是一个实在人,你也是能感觉到的哈,换个标签贴嘛。
第二,我觉得这就是编剧挖的 一个坑,为了春晚后 成为焦点嘛,成为焦点才能火嘛。
第三,这个小品我根本没看,但是我啪啪已经说这么多了。
第四,我是河南人,但是如果看到有人说河南人坏话,我已经懒得辩解了。犯我河南者,有井无盖!
作者: meiyiyi    时间: 2017-1-31 15:04

看小品时并没有想到有抹黑谁。。。。。。
作者: 沫_    时间: 2017-1-31 21:39

现在很多小品很容易引起争议,春晚好几个小品也是一堆争议
作者: berim    时间: 2017-2-2 00:08

要是这么说,编剧应该给家乡父老道歉?
其实没那么严重吧?人家发音很接近的山东人就木有往自己身上想啊~
还是河南骗子太多了?人们容易对号入座儿?
那还是需要自我反省吧

楼主说的对,就是没事找事儿的玻璃心太多了!这是病,得治!




欢迎光临 书香门第 (http://www.txtnovel.vip/) Powered by Discuz! X2